我国5G+工业互联网面临的五大挑战及解决之道

城市生活加料包搜狐号
中联钢信网整理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尚不清晰,5G+工业互联网市场需求没有真正爆发,产品不易进行规模化复制推广;5G+工业互联网多元化盈利模式尚未形成,网络投资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了新动能。如今,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新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要充分认识到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难度和复杂度

我国不仅工业门类众多,而且企业所处的数字化阶段各不相同,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千差万别;工业制造业业务场景分散且碎片化,这给5G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带来了困难;5G+工业互联网跨界融合专业性要求高,运营商、设备商、工业互联网企业间的行业壁垒仍然较高;运营商、设备商对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工艺流程掌握不足,提供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难以准确、有效地满足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

2、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有待进一步创新

我国5G商用2年多来,5G行业应用案例超过1.2万个,覆盖钢铁、电力、矿山、港口等20多个重要行业和有关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丰富应用场景,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但电信运营商真正实现为垂直行业客户提供5G一体化解决方案道路漫长,融合应用创新仍需进一步加强。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3、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尚不清晰,5G+工业互联网市场需求没有真正爆发,产品不易进行规模化复制推广;5G+工业互联网多元化盈利模式尚未形成,网络投资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4、5G+工业互联网受“卡脖子”技术的影响尚未完全改变

5G刚刚迈入商用阶段,技术产业生态尚未完全成形,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底层技术和工业软件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5、缺乏精通工业互联网和5G融合的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

工业互联网是多个学科、多项技术的交叉领域,其应用延伸较为广泛,急需熟悉行业特点、熟练掌握信息通信技术且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目前,工业互联网专业化人才紧缺问题较为突出,加大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加快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要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成立5G+工业互联网融合研发中心、联合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汇聚各类研发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水平,切实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5G所能解决的痛点。

2、推进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实现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从工业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高度,努力为工业企业提供5G+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工业制造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减排;创新合作模式,打好5G+工业互联网产业合作“团体赛”,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供需精准对接、各方协同共赢的良好生态,推进“融合发展+资本经营”的发展新模式不断发展和壮大5G产业生态圈。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3、打好关键技术的攻坚战,提升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可控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5G+工业互联网持续健康地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增强产业技术支撑能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体系和创新生态,整体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水平。

4、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的每家企业要找准定位,做长长板

工业互联网涉及到网络、终端设备、工业软件、中间件、操作系统、通信模组、工业制造、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等诸多环节,为更好地拓展5G+工业互联网市场,需要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跨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和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模式创新能力,推进专业化运营。

5、积极培育市场,加快标杆案例规模化复制推广,不断激发广大工业企业5G应用需求

电信运营商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5G+工业互联网市场的营销宣传,积极培育市场、激发市场和创造市场,不断提高工业企业5G行业渗透率。

6、加快培养和打造精通工业互联网和5G的跨界高端人才队伍

一方面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专业化经营为契机,加快企业内部5G+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快引进5G+工业互联网社会成熟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建立与有关高校院所长期合作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