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能制造大数据落地的湖南模式

李兵
来自全球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巨星”们,围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应用、防护等方面,在交流互动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推动大数据及相关的物联和控制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与智能制造、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医疗健康等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数据智能驱动发展的新模式。

11月29日,技术创新引领大数据产业发展。今天下午,2018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大数据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论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来自全球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巨星”们,围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应用、防护等方面,在交流互动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推动大数据及相关的物联和控制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与智能制造、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医疗健康等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创造数据智能驱动发展的新模式。

大数据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大数据是云计算和云存储不可或缺的“劳动对象”,是人工智能赖以开展的“劳动资料”。

从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到现如今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海量集聚、爆发增长,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新工业革命的驱动力量,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

近年来,湖南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全省拥有近百个与大数据产业相关的园区和基地;长沙、株洲、湘潭、郴州、永州等地相继成立了大数据产业园;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正蓬勃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大数据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聚集了一大批大数据领域人才,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更是走在了大数据分析的前列;长沙高新区汇集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各类优势资源,拥有长沙信息产业园、长沙中电软件园、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聚集了甲骨文、微软、易观、湘邮科技、58同城、拓维信息、快乐购等1000多家互联网企业,仅2017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过160亿元。

探索智能制造大数据落地的湖南模式

此次大数据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罗安,乌克兰航空航天研究院院士谢木科·维克多·弗拉基米洛维奇,格林琴科基辅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布利亚·乔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陈锡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熊琛,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竞霜等国内外大数据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军人物。

罗安在论坛报告中表示,在冶金领域,电力电子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智能制造技术是特殊钢和超薄铜箔等冶金行业提高产品品质和实现高效用能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历经多年技术攻关,我国解决了冶金特种电源领域多项共性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大功率高密度电磁搅拌技术、大功率高精度中间包电磁加热技术和大电流高精度电解电源技术,并研制出高性能电磁冶金和铜箔电解装备,其多项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公司,被应用于冶金、化工、铁路、矿山等20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动了相关企业的科技进步。

当前,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正以接近3.7%的年均增长率持续上升,未来,大数据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谢木科·维克多·弗拉基米洛维奇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们带来了民航大数据技术发展六大趋势的解读,并在大数据网络安全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活动中,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签订了关于共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智能制造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签约仪式的合作协议;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与长沙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湖南湘江新区大数据科创服务平台”的合作协议。他们的合作,将面向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突出产业协同创新,以大数据人才培养、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化为重点,推进大数据“产、学、研”合作,探索智能制造大数据落地的湖南模式。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