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美媒称DeepSeek已无法被封杀#登上热搜。彭博社专栏作家凯瑟琳·索贝克在文章中表示,DeepSeek已经无法再被封杀。即便美国可以封杀掉DeepSeek的手机和网页端的应用,DeepSeek的大模型、思路和代码都已经融入了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社区,被包括美国在内的程序人员广泛使用。“华盛顿已经几乎不可能再去消除DeepSeek的影响了”。这一论断背后,是中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开源大模型掀起的全球技术风暴。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一场技术突破,更是一场商业逻辑的颠覆。
图源网络
技术突破:强能力、低成本、易用性加速AI全面落地
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打破了AI领域长期以来的“算力迷信”。过去,大模型的性能提升几乎与算力投入呈线性关系。而DeepSeek仅用不到OpenAI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实现了媲美甚至超越后者最新大模型的推理能力。
DeepSeek的核心突破在于其MoE(混合专家模型)、强化学习以及算力优化。这些创新使模型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对算力的要求和对芯片的依赖,提高了训练效率。
更震动业界的是,DeepSeek选择全面开源R1的技术细节和模型权重。这一决策直接打破OpenAI依赖闭源模式的市场垄断。因此也迅速吸引了全球开发者的关注和参与,促进了技术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创新,进而推动整个AI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正如清华大学刘知远教授所言:“开源让中国AI从追随者变为规则制定者。”
商业颠覆:重新定义算力需求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改变了AI模型的竞争格局,也在全球算力市场激荡起深远的涟漪。
DeepSeek的API定价策略被业界称为“人工智能界的拼多多”,因其服务价格仅为GPT-4的1/50。它的横空出世的出现迫使微软、谷歌等公司紧急调整定价策略,GPT-4 Turbo的API价格在一个月内骤降60%。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AWS、Azure等国内外云巨头纷纷接入DeepSeek,用户可在云端部署,带来快速、高效、便捷的AI开发和应用新体验。这一系列动作也标志着DeepSeek大模型在商业化和应用落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DeepSeek的崛起也促使投资者重新审视AI产业的投资逻辑。AI模型的性能提升并不一定依赖于高昂的硬件投入与庞大的算力资源,通过算法优化、模型创新和商业模式同样可以实现重大突破。这一发现可能会使资金流向发生改变,从单纯追求高端算力的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企业和项目。
供应链自主:推动国产芯片与AI算力链加速成熟
在AI算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DeepSeek通过其创新的算法优化和硬件利用效率提升技术,显著降低了对高端GPU的依赖,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传统AI硬件生态的一次挑战,更是对国产芯片在AI领域应用和普及的有力推动。
DeepSeek与华为昇腾芯片的深度适配,则推动了国产AI算力链加速成熟。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昇腾910B芯片出货量同比激增200%,表明中国AI硬件自主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DeepSeek的开源和低价策略降低了AI技术的使用门槛,推动了全球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尤其是使得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受益于AI技术的发展。2024年5月,欧盟委员会在修订《人工智能法案》时,首次将DeepSeek的技术路线纳入监管参考框架;非洲联盟则直接采用其模型搭建跨境数据协作平台。“这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播。”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凯分析称,“当西方强调AI安全管控时,DeepSeek通过开源社区构建起去中心化的技术生态,这种‘柔性影响力’正在改变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结语
DeepSeek用开源撕开裂缝,用性价比重构商业逻辑。这场AI界的“鲶鱼效应”不仅让科技巨头彻夜难眠,更向世界证明:AI的未来不属于封闭的高墙,而属于开放、共享与共创的星辰大海。当全球开发者站在DeepSeek的肩膀上眺望,一个更平等、更高效、更包容的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