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产业加速崛起,规模初成彰显发展底气

程琳琳
低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跨界融合等特性,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实践领域,我国在发展低空产业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与条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联网iitime”,【作者】程琳琳。

低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跨界融合等特性,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实践领域,我国在发展低空产业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与条件。

微信图片_20241210084757.jpg

我国低空装备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3303架,全年飞行时长13.1万小时,交付民用无人机产品超322万架,产值达321亿元。

国内无人机研制企业超600家,量产产品超千款,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70%,新能源飞机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制企业有40余家,已有12款无人机或eVTOL产品取得中国民航局适航合格证,部分企业产品还获颁全球首张载人载物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适航证,多款产品适航申请已被受理。

产业发展基础初步夯实,凭借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在动力系统、控制器、载荷设备等方面技术储备良好,工业级电池、电机等技术加速向航空领域延伸。电机企业积极布局航空电机及驱动系统,技术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低空应用潜力巨大,通用航空器尤其是无人机在多领域创新应用加速。物流配送方面,全国20多个城市开通无人机常态化物流航线,2023年载货无人机飞行超60万架次,美团无人机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农林植保领域,注册无人机数量超30万架,黑龙江省农业无人机保有量与作业面积可观,助力粮食增产;应急救援方面,四川构建航空应急救援基地骨干网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城市空中交通领域,上海虹桥开通低空接驳航线,大幅缩短两地通行时间。

低空智能网联模式探索步伐加快,我国的北斗定位网和5G网覆盖广泛,为低空智联网发展奠定基础,可保障低空产业安全高效运营。通信企业研发多款5G机载终端,与众多机型对接,支持多场景长距离应用。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在政策、法规等顶层设计方面,成效初显。

在政策体系完善方面,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印发相关纲要与方案,明确电动航空发展路径,部署通用航空装备全要素全链条推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目标。

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上,我国逐步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制定生产管理规定并实施,众多企业完成登记注册与产品备案,数据与监管平台共享;编制并实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强标,提出多项技术要求。

如今区域试点示范体系培育成效初显,在全国多地开展通用航空器创新应用试点,结合区域特色布局低空产业协同发展,如新疆构建航空运输体系、东北打造农业无人机应用标杆、长三角推动多方面协同创新、大湾区促进技术融合、环渤海发展低空客运与物流、中西部聚焦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创新等。

尽管低空产业机遇众多,但也面临跨界协同创新等关键挑战。

未来还需全力打造低空产业成为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典范,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依托我国在无人机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围绕低空装备本体、安全、运行技术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构建适配多场景、兼具低成本、高可靠、高性能与高安全性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

二、不断强化场景应用牵引

以构建产业生态链为导向,推动优势地区率先开展低空多场景应用示范,培育低空物流、空中交通、文旅等消费新业态,拓展植保、巡检、救援等规模化发展新模式。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

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低空装备技术深度融合,支持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核心技术研发,加速低空智能网联技术发展与模式创新,为低空装备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