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成果典型案例集
【解决方案篇】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成果案例名称:
基于华为擎云L540打造的安全笔记本解决方案,助力提升政务行业信息化建设实效,构建数字政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成果案例介绍: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终端作为全场景智慧生活领导者,其产品全面覆盖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宽带终端、家庭终端和消费者云等。基于华为三十多年通讯行业的深厚沉淀,凭借自身的全球化网络优势、全球化运营能力和全球化合作伙伴,华为终端业务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带给消费者,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喜悦,以行践言,实现梦想。
华为擎云,作为华为旗下全场景终端商用产品及解决方案品牌,是每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理想路上的可靠伙伴。秉承品质可靠、自主创新、开放共创、以人为本四大品牌核心 DNA。以全栈自主领先技术,背靠鸿蒙数字生态,与客户一起共同实现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未来。
华为擎云L540系列自主创新笔记本采用SoC架构设计方案,高性能低功耗业界领先,满足众多行业市场用户需求,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具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终端之一。
华为擎云L540系列产品优势:
● 搭载高性能处理器,满足业界高性能需求;
● 8/16GB LPDDR5板载低功耗内存,至高1T UFS 硬件级安全存储;
● 自研Wi-Fi 6模块,连接更快速、更稳定、高效接入工作网络,助力政务工作效率提升;
● 全金属高品质工艺1,MTBF 100万小时测试,丰富接口设计,满足多连接办公场景;
● 14英寸2K护眼全面屏2,90%屏占比3,56 Wh大容量电池,续航长达11小时4。
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安全笔记本解决方案,根据政务行业相关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是移动政务的主要移动办公
1.笔记本外壳采用金属材质,屏幕为玻璃盖板,转轴盖采用非金属材质。
2. 全面屏笔记本是目前业界通用的概念,业界通常认为是指窄边框和高屏比的笔记本。
3. 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测量数据标准以屏幕可视区面积对整机前面板面积计算屏幕占比,请以实际使用情况为准。
4. 续航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亮度设定150nit。实际使用时间受音量、产品 设置、环境干扰程度和使用习惯等不同有所差异,请以实际使用情况为准。
终端形态(智能手机型、平板电脑型、便携微机型)之一,满足政务单位安全合规、随时随地接入政务外网进行移动办公的需求。
政务各业务单位经常需要在不具备专用办公网络覆盖的条件下进行办公办案,要能随时访问内部网络开展业务。虽然各地推进打造基于其他终端形态的移动政务应用,但是许多部门业务涉及到高强度的信息监测、录入、交互等需求,并且需要支持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指纹检测器等各类型专业外设,其他类型终端难以替代便携微机型的作用,现已成为移动政务办公办案的刚需。
基于以上背景,随着政务办公自主创新优化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华为擎云携手合作伙伴基于L540系列自主创新终端打造安全笔记本解决方案,进一步满足公务人员移动办公和外出办案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
● 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采用自主创新硬件架构和银河麒麟安全操作系统,全面兼容自主创新应用生态体系。
● 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具备可信计算环境、移动安全保护、终端安全管控、用户身份认证等安全能力。
在可信计算环境方面,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集成可信安全模块和可信计算服务,基于可信计算技术可实现安全启动,对操作系统镜像、进程、应用进行保护,构建完整可信链条。
在移动安全保障方面,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基于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可通过全国部、省、市等各级移动政务平台,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访问政务办公网中的业务模块,全链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在终端安全管控方面,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全面支持移动设备加固防护和终端安全管控,从操作系统、外设、进程、应用、数据等多维度进行精确管控,满足政务移动办公安全管控需求。
在用户身份认证方面,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通过移动政务平台提供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满足“专机专用”和“一机多人使用”需求
● 同时,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还能够对接移动政务平台,全面融入移动政务安全体系与应用体系;不改变日常办公习惯,开机即用;配备专属无线通信模块,支持全网通无线上网,移动政务实时在线;内生安全体系,满足行业典型应用需求。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安全笔记本解决方案,遵循政务行业相关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打造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安全终端,满足终端基础环境安全要求,通过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支持随时随地访问办公类、公众服务类等政务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税务、信访、司法、法院、应急管理等部门,服务于移动办案、移动办公、指挥调度、联合执法、运维管理等多样化场景。
(基于华为擎云L540系列打造的便携微机型移动政务终端)
*产品图片及屏幕显示内容,仅供参考, 非华为产品通用功能,需第三方定制软硬件支持,实际效果请以体验为准。
江西省政务信息中心
成果案例名称:
江西省新一代全栈政务信创云平台
成果案例介绍:
江西省数字政府信创云底座依托基于国产化安全可靠芯片的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等软件,构建从芯片到平台软件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自主可控。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按照“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原则,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构架,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高效协同。助推全省数字政府业务系统集约化建设,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等领域应用提供孵化场地,提升政务大数据统计分析、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和开放互通能力。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全栈自主:实现芯片、基础软件、平台软件端到端安全可信,构筑数字政府基石,打破“卡脖子”困境。
平滑迁移:采用一云多芯及一云多池技术架构,实现鲲鹏和海光资源池混合部署,保障业务平滑迁移。
集约共享:打造全省政务数据资源中心,以持续、稳定、安全的技术架构支撑数字政府服务一体化、个性化、决策智能化。
安全合规:构建完善的等级保护和密码防护体系,提升云平台自身内生安全防护,实现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等安全目标。
盐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成果案例名称:
政务服务数字地图
成果案例介绍:
政务服务数字地图项目精准施策,直面企业与群众长期面临的“找不到、办不了、多跑腿、跑远路”等痛点堵点,以数字技术为落脚点,革新政务服务模式,改善政务服务效能。本项目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打破地域与信息壁垒,实现政务事项与服务网点的全面覆盖与精准推送。项目自上线以来,实现市、县(市、区)、街道及社区四级60个政务服务网点接入,线上线下四端融合接入90个事项掌上办、336个事项自助办、120个事项专区办、20个“一件事”集成办、26个事项“长三角通办”,实现“事项指路、点位导办”双向导航,助力群众办事有最佳方式可选,有最短距离可导,有最优选择可选,有最快速度可跑。
在体系架构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聚焦智能化升级,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识别、智能推荐等算法,实现多维度检索与个性化服务推送,显著提升用户体验。行业应用方面,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以数字地图为纽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15分钟+24小时便民服务圈,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数据治理层面,强化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促进数据再利用资源开发,形成事项与路径双向关联的高效服务体系。运维运营上,深化跨领域合作,引入数字地图智能一体机,与银行、园区网点协同作业,拓宽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政务服务数字地图践行资源集约化、节约化理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方面,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政务服务资源的精准配置,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企业减负,为群众省时,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社会评价方面,项目以民为本,大幅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与便捷度,赢得广泛好评,增强了公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服务的优质供给,彰显了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新时代政务服务的新气象、新作为。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政务服务数字地图着重围绕用户体验,在便利化和全覆盖等方面进行场景创新。
亮点一:智荐直推,一屏优选。项目整体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办事群众进入地图首页,第一眼便能看到周边网点的相关信息,系统依据距离、忙闲度等科学判断,智能推荐最优的办事网点。在办事前可搜索想办的事项,系统将展示此事项支持的办理方式。
亮点二:智研直联,一判即通。在检索方式多样化和检索方式智能化两个方向做了深挖和延伸。其中多样化是指改变常用传统单一方式,通过涵盖文字、拼音、语音,进行复式叠加,有效适配不同人群的各种应用习惯,实现传统的单一搜索向多维融合转进。智能化包括三个方面,百姓体转化是指办事群众通常并不知道或专业或复杂的事项名称,通过大白话就能检索到想办的事项。而智能联想能根据输入的简单关键词推荐更为精准的关键词,减少检索难度。比如输入生小孩,可关联生育相关的事项。智能纠错会识别出错的搜索词并推荐正确的关键词。
亮点三:智导直达,一键点击。本次建设颠覆了现代政务服务地图可查看不可直导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全国首例平台内点击网点直接导航具体体现在商业地图服务资源能力的调用。提供了网点周边热点商圈和交通出行信息,导航服务能力的调用,满足群众错峰办事的需求。同时提供AR实景导航,提供的是网点大门到具体办事窗口的路线规划,打通线下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亮点四:智通全系,一网兜底。由数字地图发起,触及办事全流程的集成服务能力,为办事群众提供最暖心的全方位服务。通过智能检索推荐适合的办理方式,大厅办可一键导航前往。办事指南页面同步优化得更加简洁明了,之前的办理地点、办理材料也简化成通俗易懂的在哪办、带什么。
亮点五:智联全域,多维融合。通过数字地图将事项与路径关联,改变原有的需求-供给-服务的“单点”模式,实现“网点找事项和事项找网点的”双向模式。例如网点找事项,目前已将盐城市及各县市区大厅网点数据汇入平台,盐南高新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点位、事项信息已全部录入,群众可通过查看就近网点,找到能够办理的事项。同时,这些信息数据汇聚也有力推动了事项找网点的逻辑形成和服务落地。
亮点六:智达全城,整体推进。为放大数字地图覆盖效应,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度,加速构建15分钟+24小时便民服务圈,定制开发数字地图智能一体机,并与银行、商业网点、高新园区展开深度合作,推动服务延伸。
超聚变技术有限公司
成果案例名称:
基于数据与AI赋能的智慧城市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构建实践
成果案例介绍:
一、案例摘要
方案聚焦建设区域级安全运营支撑平台,主要用于支撑区域级数字政府的日常安全运营管理、重大保障时期的安全保障支撑和指挥调度等工作。为参与数字政府安全防护、运营、监管的相关部门单位和用户提供技术支撑手段和工具。
安全运营支撑平台主要覆盖的数字政府上云的政务业务系统和相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等,对政务信息系统及网络范围内的云、网、数、用、端的安全数据进行采集、治理和分析,实现对区域级数字政府的安全态势全量感知、整体感知。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精准识别和定位安全威胁与事件,快速协调响应安全问题,形成区域联防联控的安全处置、指挥调度的能力。支撑平台监测的安全风险、威胁和安全事件范围,主要是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专业范畴,包括网络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攻击、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泄露事件以及其他的网络安全隐患等。
二、实施背景
国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陆续印发文件,对省数字政府“一道墙”安全运营支撑平台建设指导和推进形成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规划设计方向。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八章第三节提出“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作为第二位重要任务来部署,并提出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制度要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提高自主可控水平”四方面具体要求。各个省份在加速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也强调了数字安全的重要性。比如,《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强调“完善网络数据安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将数字政府网络数据安全考核纳入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组织开展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指数评估,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安全审计、安全测评、漏洞排查、供应链安全管控和安全检查”。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建立数字政府安全评估、责任落实和重大事件处置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和密码应用检查,拓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范围,切实提升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网络泄密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事实证明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只有完整看清全域安全态势,才能了解数字政府业务系统的运行安全全貌,才能让管理者、安全运营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为完成目标寻求更好的技术手段、产品及安全防护方法。构建全景安全监测、安全预警、安全运营的安全运营支撑平台,为管理者、运营者提供更精准的安全态势。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的IT资产,为运营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安全运营工具。
三、实施目标
数字政府安全运营支撑平台是保障数字政府安全平稳运行的大脑和中枢。建设安全支撑平台,采集汇聚云、网、数、用、端的安全数据,对安全数据进行收集、治理和分析,实现安全态势的集中分析和全面感知,全面掌握安全态势的威胁、风险和隐患,及时通报预警重大安全威胁,为数字政府安全建设、监督、研判、决策、处置提供依据。
(1)构建全域安全态势感知能力
构建网络态势、数据态势、密码应用态势、移动应用态势、全流量分析等态势感知能力,联通已有态势感知平台,聚合网络、数据、应用、密码应用、终端等安全数据,强化覆盖网络、密码应用、数据、移动应用的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全域安全场景“一触即知”。
(2)提升全域安全事件精准预警、精准定位能力
综合运用关联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精准定位安全事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
(3)打造全域一盘棋的快速响应机制和能力
完善安全应急预案,规范响应处置流程,统筹调度安全资源,根据安全事件类型启动预定义剧本,实现安全应用联动快速响应处置。
(4)全景无死角的安全事件溯源能力
高效自动识别攻击节点、攻击链路、攻击信号,结合溯源分析模型对风险项进行根因分析、攻击影响面评估,实现攻防全景无死角、病源路径可追溯。
(5)优化全域安全防护、安全监测资源及配置
整合数字政府政务信息系统已建安全系统资源,对未覆盖的区域统筹部署安全数据采集设备,补齐安全监测和安全预警短板。
(6)国产化部署的自主可控环境
采用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技术,加大自主可控产品的应用,推进安全应用系统适配优化,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四、建设内容
凭借多年的深厚经验,在业务重构到数字化实施、业务设计到流程建设与运营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紧跟时代潮流,抓住AI大模型和安全可信技术带来的重构机遇,通过深入数字政府安全建设特殊性和需求,为数字政府提供定制化的一体化安全运营解决方案,帮助数字政府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效率、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网络安全能力。
安全运营支撑平台建设内容概括为“11813”。
建立1套基础能力支撑:建设采集探针、安全态势感知、智能分析等能力组件,为平台提供监测、分析能力支撑;
建设1个安全数据集:汇聚全域全量安全数据,建设动态更新的安全数据集,形成各类安全数据库;
建设8个安全应用子系统:在能力和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建设资产管理、威胁情报、安全检测、安全监测、安全预警、能力服务、协同处置、应急响应子系统,实现全域感知、精准预警、快速响应、病源可溯、优化配置的平台建设目标;
建设1个安全运营服务中心:整合已有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安全数据,实现全域安全场景的态势感知,支撑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
建设3个支撑体系:即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体系。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方案优势:
1、智能大模型告警降噪新思维
AI智能分析引擎,赋能安全人员,加速威胁研判和处置闭环速度,全流程自动化处置,节省安全运维专家投入,模型泛化能力强,不需要频繁更新,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引入30+安全小模型、NL/PL安全大模型,全流程覆盖;告警事件降噪99%,降低误报处理时间、提升关键事件处置准确率;单一事件的平均闭环时间缩减97.2%。
2、安全异构数据归一化新思路
兼容全球主流安全友商业务应用,避免重复投资。解耦探针及应用平台硬关联,统一纳管,消除安全信息孤岛;高性能,单采集器最高“50万EPS(Event per Second)”采集能力,基础库“30万级EPS”、主题库10级万tpmC写入;多集群:按需灵活扩展数仓集群,理论上无限扩展;数据自动识别:支持“50+”种数据格式自动识别。
3、全域一盘棋安全运营响应服务能力革新
通过打造一体化安全平台,整合多维安全分析能力,贯通安全运营各关键环节,实现一体化安全感知、监测、处置闭环能力。灵活解耦架构,插拔式安全组件接入,“7”大功能模块,“38”个安全应用。灵活的运营属地化+远程服务化模式,快速适配常态化运营、攻防演练、重保等多种运营场景,提供可视的全网监控。
4、全域安全运营标准新视野
汇聚云、网、数、用、端全面安全数据,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网络、数据、密码、移动应用等多维安全态势,全面掌握安全风险和威胁;一点感知、全网响应,全网、全域统一策略部署和响应,可复现完整攻击链条,一旦发现威胁,全网实施防御。
5、跨云安全数据传输技术探索
面对全域多家云平台安全数据汇总集合的挑战,融合多家云服务厂商的数据传输规范,数据格式及标准,聚合各云数据传输格式,凝聚形成规范化安全数据标准,为安全运营支撑平台梳理多云、多网、多平台数据接入标准,为现行数据采集和后续扩展采集提供准绳。
用户反馈:
1、全景一地图的安全态势整体展示
全域数字政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态势的全景展示,在一张地图上可以看到包括网络态势、数据态势、移动应用态势、密码应用态势等多维度现状,对安全事件可以联动网络、数据、密码等多维度进行多维分析影响情况,并精准提供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见方可知,知方可治,熟悉了解事件的影响程度才能够给出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
2、整体齐动员的安全意识提升
将政务信息系统的各个角色都纳管到本平台,并根据不同的响应等级进行预警告警等设置,全员都能够动起来,为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出本岗位的有效处置流程和意见,提升整体安全意识。
3、全域一盘棋的安全运营能力强化
通过分布式部署安全运营支撑平台,完成全域安全数据的标准化、安全事件表述的统一化、安全处置指令的一致化,全域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处置流畅、响应迅速、结果清晰。极大加强了安全运营服务质量、提升人员的安全能力。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案例名称:
润和企业级操作系统HopeOS
成果案例介绍:
润和企业级操作系统(HopeOS)是基于openEuler开源社区构建的一款企业级操作系统。致力于为关键核心业务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国产应用环境。
HopeOS同源支持Intel/AMD、鲲鹏、海光、飞腾、兆芯、龙芯和申威等芯片,适配兼容昇腾和英伟达智能算力。兼容国产主流硬件整机与中间件软件产品,支持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
HopeOS产品及其解决方案为各类国计民生行业提供全国产化基础软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应急安全、运营商、电力、能源、金融、教育等行业。
成功案例:
1.某应急安全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案例
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态势,经国家多部委联合决策决定建设国家级情报实时监管中心,本次项目将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日处理情报数据上百亿;项目需要对大规模集中部署及系统调整具备极高的响应效率以满足随时发生的业务变化;为满足业务应用的高负载压力,在超大规模集群条件下需要所有集群设备可用率达到98%以上。需要实时系统故障发现能力及自动化的系统故障恢复能力。
润和软件基于HopeOS进行大规模部署,项目总系统部署规模达到15000+。润和软件基于自动化部署平台,实现OS+业务一体化交付,部署效率从数周提高到天级。润和软件基于大数据场景的业务特点对HopeOS进行了专项优化,使业务性能综合提高10%以上。基于HopeOS国产AI生态支持,赋能行业大数据应用,全面替换国外供应链,实现全栈自主可控。
2.某安平行业大数据平台原地迁移方案案例
为解决客户基于CentOS构建的大规模存量HDP大数据平台国产化迁移面临的技术难点、数据安全风险和预算不足等痛点,润和软件推出基于HopeOS的大数据平台原地迁移解决方案,在硬件成本零新增,业务数据零拷贝的条件下,帮助客户实现HDP大数据平台底层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替代,同时确保迁移后的数十个大数据组件全部正常工作,所有业务高效运行。
3.某高校教育系统业务部署案例
HopeOS部署在客户的私有云平台上(80+物理机组成的集群),以虚拟机的方式运行,教育软件部署在HopeOS虚拟机上。本案例实现了对底层操作系统至上层应用的全面升级改造,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及稳定性,推进了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教育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张表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切实让师生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一、产品优势
国产化软硬件生态:HopeOS同源支持X86/ARM/LoongArch/SW64等主流架构,支持鲲鹏、飞腾、海光、兆芯、龙芯、申威等主流国产芯片,可稳定可靠运行于100+各类服务器、边缘设备上,并支持200+各类开源和国产化中间件。
安全可信能力:HopeOS依托安全加固、安全漏洞处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等措施、借助国密、TPM、IMA、secGear等技术为上层中间件、应用业务提供可信安全的运行时环境。
系统高可用性:HopeOS支持主流高可靠服务和工具,为客户提供主备模式和负载均衡模式的高可靠服务,助力客户关键业务可靠运行。
AI支持能力:HopeOS兼容主流算力平台软件栈,全面兼容CANN、CUDA等硬件SDK以及TensorFlow、PyTorch等相应的AI框架、对主流的AI设施进行了容器化封装。提供高效向量数据库Milvus。提供包括智能问答助手、智能运维在内智能交互体验,大幅度提升复杂业务系统的运维效率。
大数据深度优化:HopeOS聚焦大数据场景,兼容HDP、CDH、FusionInsight等主流大数据平台,通过内核、大数据业务层、鲲鹏Boostkit套件等多维度针对大数据进行深度优化,单机性能对比主流X86服务器大幅提升。
二、基于HopeOS解决方案
大数据平台原地迁移:为解决行业客户在大数据场景国产操作系统替换的核心痛点问题,推出《润和软件大数据场景国产操作系统原地迁移解决方案》。该方案帮助用户实现HDP、CDH、FusionInsightHD等主流大数据平台在无需更换硬件的条件下实现操作系统的国产化平替。
云-边-端分布式协同:润和软件结合自身在openEuler社区与OpenHarmony社区的技术积累,基于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推出《面向云边端全场景下openEuler系统与OpenHarmony系统协同》的行业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云边场景下的openEuler系统与端侧OpenHarmony系统的联动,可以实现不同硬件之间算力互助和资源共享。从开发协同,设备协同、智能协同等方面构建云边端一体智能化架构。该方案具有自动发现、异构组网、模式革新、标准开发和充分利旧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金融、教育、能源、工业等行业。
三、用户反馈
效率提升:某安平项目客户使用基于HopeOS的大数据平台一体化交付解决方案,大规模集群业务部署周期由数周缩短至数天。
性能提升:某安平项目客户使用HopeOS,在大数据场景下,Hive等主流大数据组件获得平均超过10%的性能提升。
痛点解决:某运营商项目客户使用基于HopeOS的大数据原地迁移解决方案,在硬件成本零添加,业务数据零迁移的条件下,一键式解决了大数据平台原地迁移,有效支持了客户的业务连续性。
荣誉建设:连续多年助力多家客户荣获openEuler社区授予的“openEuler领先商业实践”奖。
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
成果案例名称:
发挥多元数智效能推动城市治理数据价值释放
成果案例介绍:
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种数字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辅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高效地采集大量城市管理数据,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建城市治理数据管理、流转体系推动城市治理业务效能提升;运用智能分析支撑科学决策,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优化。同时,逐步加强城市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深度发掘城市管理数据要素潜在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高效、精准的服务需求。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格+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展,通过整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加码,对于数据要素的重视逐步提升。在国家数据局成立后,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各方面基础制度,不断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对社会各方面数据要素资源,尤其是公共数据要素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利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统筹规划新型网格+智慧城市的建设并执行各项工作任务,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探索基于城管数据要素运营的网格+数字城管平台创新应用,旨在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升级、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一)智能采集、识别技术
依据加快构建泛在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完善数字城市感知神经,统筹提升公共平台共性支撑能力,夯实城市级数字底座,全方位推进数字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基础支撑的工作要求,打造“人机结合、协调联动”的数字城管智能化信息采集服务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等新技术,以解放人力、提高效率为原则,利用AI智能采集车、无人机等智能采集手段,构建“人巡+技巡”的天地空一体化智能巡检新模式,拓展巡查覆盖空间,提升案件上报效率、数据质量以及数据客观性,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全天候不间断智能识别,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自动化水平。
常态化对城市管理区域如暴露垃圾、无证经营游商、街面秩序等60余类进行巡查和上报,部署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析算法,针对巡查不同场景区域的案卷发生规律和高发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对高发和不同应用场景的特定问题城市管理事部件进行智能识别。同时对接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的闭环管理,构建“自动识别”、“立案、派遣”、“处置、结案”的半自动化管理模式,利用科技助推福州数字城管能力跃升。
(二)大数据技术
“智慧福州”数字城管智能化信息采集服务平台通过智能信息采集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城市管理数据集,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以支持决策制定、优化业务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好地理解城市管理实际需求、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增强决策支撑可信度并推动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同时,通过整合业务系统,搭建统一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数据应用,在平台整合的基础上,打造一体化数据分析、一体化综合考评,以业务需求为牵引,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助力建设“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二、数据要素运营机制创新
(一)网格+城管数据采集
基于福州市现有网格化城市管理事项,将基础信息采集、城市日常管理、城市创建、安全运行等相关问题巡查事项和治理标准统一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不断提升网格治理能力。并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机制,不断扩充网格化管理事项,成熟一批纳入一批,最终实现全区网格事项全覆盖。
深入结合福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本着信息采集工作“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按照城市管理标准、巡查监管要求,根据事部件分布特征综合考虑,运用包括智能采集四轮车、智能采集二轮车在内的采集设备全面覆盖以单元责任网格作为基本单位的全部管理区域,进行公正、及时的监管和有效信息数据采集、准确传输以及核查、核实等工作,从而保证城市管理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围绕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福州城市各类动态和静态数据信息进行汇聚,依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统一管理标准,实现对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事件动态问题及部件完好、变更信息的限时采集。利用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提升信息采集效率,减少信息采集人为主观因素带来的干扰,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同时满足人工无法采集的区域、事项及突发应急问题采集、指挥、协调、处置等工作需求,加快补齐现有城市信息采集服务技术手段缺乏、能力不足短板,构建更高标准的城市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市管理技术创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标准化城管数据治理
1、数据标准体系
通过完成数据获取、数据聚合、数据标准化、数据对接和数据交换的全路径、全流程规范化建设。在建立健全与本地化城市治理相匹配的数据指标类型库、各类型数据字段库以及数据采集规范库等各类型数据指标库构成的基础指标体系之上,通过数据归集、数据治理、数据交换等方式构建,城市治理综合评价体系。围绕评价体系的构建,明确到底要采集什么,数据要怎么采集,采集数据能用来反映什么,采集后用来干什么。
2、数据分析应用体系
建立以业务应用为导向的数据分析维度与指标体系,梳理一套适用的数据分析维度和指标,推动城市管理周期性数据分析报告和专题报告的体系化提升,探索定量结果与定性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持续沉淀城市管理决策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对各类城市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可视化与呈现,对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城市管理效能提升
(一)推动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通过城市管理数据标准体系构建,为城市数据底座建设做好充分准备,为业务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流转,数据对接,数据汇集疏通堵点、克服难点。通过标准化的数据体系搭建,优化城市管理具体业务的业务数据构架,以“一场景一张表”的规范化数据结构模式,明确城市治理要管理什么内容、采集什么数据、以什么标准采集,数据如何流通,考核评价如何开展等各环节对数据的要求。实现同一治理场景内、有交互的不同业务场景之间的数据流通都有统一标准,推动数据在业务处置系统内高效流转,加速业务处置闭环,促进城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同时,为城市治理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客观、科学的数据结果为城市综合考核评价提供有效依据与真实效果反馈。通过周期性工作报告可以看到,数据流转标准化体系运行以来,福州市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效率有明显提升,案件结案率为99.99%,按期结案率为99.84%。从评价考评结果看,各区域、部门对于城市管理问题协同处置效率有大幅提升。
此外,福州市以场景化城市管理数据体系为抓手,形成10类专项问题治理清单,例如下水设施专项、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暴露垃圾治理专项等。通过明确场景化数据采集标准,流转处置机制,部门协同机制,重点关注城市宜居、安全、韧性等城市管理业务指标,通过高效发现、流转、处置的闭环机制,事实上完成了未诉先办的工作要求,对城市事部件管理投诉量下降有明显作用。
(二)促进城市治理科学决策
在标准化数据采集框架指导下,通过专业采集团队使用智能化信息采集设备,按照采集要求获取城市治理相关数据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形成与城市管理具体业务场景高度相关的可视化业务展示与数据分析报告,通过AI数据分析模型、问题成因映射数据库等工具,辅助实现数据分析自动化归因,推动业务责任部门科学决策,实现对城市各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实现态势感知、风险智能研判、及时协同处置,支撑城市发展科学决策。
福州市逐步形成完整数据分析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工具,提供周报、月报、专项分析报告等决策支撑依据。2024年以来,共提供60余份相关报告,有效支撑城市管理决策。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专项工作难点、堵点,针对问题形成专业化、针对性解决方案与决策。通过定期专项普查发现,各专项问题复发率平均下降30%,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专项场景治理能力。
(三)探索城市治理公共数据要素化、价值化转型。
通过标准化体系获得的城市管理数据,根据福州市城市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数据要素场景化应用探索,充分发挥城市管理数据乘数作用,重点打造数据要素落地应用,推动数据价值评估与认证,推动数据资源汇聚与开放共享,实现数字产品的上线流通,将城市管理公共数据资源转化为有权属的数据资产,完成三次价值释放。以“复用”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释放数据新价值,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以“融合”推动量变产生质变,催生新应用、新业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目前,福州市城市管理公共数据,已初步形成8个权属明确、边界清晰的数据要素产品,这是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加快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举措。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扩展数据资源汇聚渠道
城市管理数据来源渠道的扩展对于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来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支持科学决策和高效服务。在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时,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此外,数据整合和管理也是关键步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的有效利用。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便于集中管理和分析。构建数据湖,存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支持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制定数据治理策略,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
(二)整合基层网格队伍力量
通过建立一支专职网格员队伍,梳理一套网格化治理事项清单,明确一套综合网格运行牵头单位、职能要求等相关工作机制,形成一条“采-转-办-治”的流程规范,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问题化解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优化整合队伍,降低财政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三)提升未诉先办服务能力
加强福州市城市管理的“未诉先办”能力,意味着在市民投诉或问题发生之前,通过主动监测和预防措施来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还能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通过多渠道数据来源汇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常见的问题类型、高发区域和时间段。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提前预警潜在问题。同时,不断完善智能感知与实时监控体系,提升城市管理应急与突发事件反应能力。此外,推动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联动。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和问题进行联合检查和整治,提高工作效率。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数据流转标准化体系运行以来,福州市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效率有明显提升,案件结案率为99.99%,按期结案率为99.84%。从评价考评结果看,各区域、部门对于城市管理问题协同处置效率有大幅提升。
福州市以场景化城市管理数据体系为抓手,形成10类专项问题治理清单。通过定期专项普查发现,各专项问题复发率平均下降30%,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专项场景治理能力。
目前,福州市城市管理公共数据,已初步形成8个权属明确、边界清晰的数据要素产品,这是福州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加快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举措。
中建材信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案例名称:
AI赋能安全生产-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成果案例介绍:
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依据,遵循行业安全标准,结合专家的经验,采用“云边协同”的技术架构,打造从集团到工厂的全级次管理平台,实现多级架构的纵向数据穿透,横向数据对标。该系统以安全业务管理子系统、AI智能视频子系统、一脸通子系统、人员定位子系统、能量隔离挂牌上锁系统,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分析子系统为抓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业务管理相融合,实现对现场作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天候的立体管控,从根本上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安全生产,从而完善企业及集团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尤其是流程制造业的安全生产领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该系统已在水泥、电力、矿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成功应用,并得到了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宁夏建材、中材水泥、尧柏水泥、冀东水泥、海螺水泥、国能集团、京能集团、北燃热力等用户的好评。
截至2024年8月1日,仅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中,已建设完成该系统的企业就包括水泥厂192家,商砼厂4家,粉磨站52家;共接入摄像头3.6万余个,新建9900个定位基站,26万个定位信标,人脸门禁900余台,上线30000余路视频AI算法,系统上线运行以来成功发出20000余次有效预警,极大增强了现场的监管能力,真正做到了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在线办理危险作业票18万余张,隐患排查10万余条,隐患整改率达到99%以上,教育培训累计77万人次;共产生中台数据3亿多条。通过智能安全管理系统,企业在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申报领域的优势、特点、用户反馈:
近年来,制造型企业生产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解决新的安全生产难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和识别,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也可以减少因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中国建材集团下辖近千家建材生产单位,是全球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智能化安全应用不仅在场景验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应用效果也将显著影响与推动制造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转型,进一步实现预防为先、数据为首,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已建设的项目证明,“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可有效赋能企业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预防体系构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创新的采用了“集团-区域-企业”多层级架构,能够同时高效实现各子公司独立监控与集团层面跨区域的统一集中管理,形成一张精密布局的安全管理网络,确保了个体的自我管理和集团的协同优化监管机制。在实际部署中,分为云端部署的集团级安全监管平台及各生产单元本地部署的厂级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两大部分。
通过云端部署的集团安全监管平台,核心安全应用包含全景看板、实时监管看板、实时作业智能巡检、综合分析、视频监控、告警中心、安全生产预警分析、安全KPI等。各级管理层能够实现对下辖工厂安全及环境状况的全方位透视,达成管理的高透明度与实时响应。关键安全预警信息可随时被捕获并触发快速应对机制,使管理层能精确指导监督安全环保措施的执行,体现了先进技术与高效管理的无缝对接。
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智能化的安全管理辅助工具和能力:通过引入AI隐患识别助手,可以帮助现场人员通过随手拍即可识别出所拍图片中所存在的隐患,提高现场人员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通过对接入系统的摄像机进行AI算法赋能,实现对相关生产企业实时作业智能巡检;在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监管平台已收集旗下数百家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上亿条业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安全生产行业知识库和建材行业大模型,再结合语音助手和数字人技术,以直观、形象、交流对话的方式为集团管理人员提供知识查询、专业咨询、数据分析、报告生成等服务。
嵌入各工厂/生产单元的核心是厂级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其六大支柱系统——安全业务管理子系统、AI智能视频子系统、一脸通子系统、人员定位子系统、能量隔离挂牌上锁系统,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分析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化、无遗漏的安全防护体系。这些系统的集成不仅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推动企业向安全生产的更高标准迈进。
安全业务管理子系统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为建设指南,围绕八大要素构建安全管理信息化体系,打造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业务系统,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实现了19个业务模块的安全业务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功能;其中90%的业务均进行了移动化设计,满足全员使用、移动办公的需求,且在进行业务操作的同时将数据沉淀到系统中。
AI智能视频子系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厂区内视频图像中的人、车、设备、环境等四大类目标进行分析,自动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风险等,同时与生产DCS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去除无效告警。系统将关联的视频图像主动切换至监控屏幕,协助安全监管人员及时感知安全问题。也可通过语音音箱现场提醒,及时制止危险行为。智能告警可一键进行违章登记、安全考核和曝光,实现与安全业务的流程闭环。目前为用户提供安全帽检测算法、高温服检测算法、高空安全带检测算法、电子围栏检测算法、皮带翻越检测算法、人员下车检测算法、车辆攀爬检测算法、烟火检测算法、扬尘检测算法、冒灰检测算法、人脸识别算法、离岗检测算法、荧光衣检测算法、皮带偏移检测算法、皮带溢料检测算法、皮带有无料检测算法、皮带堵料算法等共计60余种算法。
一脸通门禁管理子系统依托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为核心技术,实现高效精准的人员通行管控、面部识别认证、面部信息检索及综合人员准入权限管理。该系统针对不同类别人员实施严格的比对验证与活动轨迹记录监控,从而确保了对生产区域的准入控制,有效杜绝未经授权的侵入行为,强化了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定位子系统利用高低精度融合(蓝牙+UWB、蓝牙+AOA、蓝牙+北斗/GPS等)的人员定位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解决视觉盲区的问题,实现人员实时位置查询、历史轨迹回溯、目标跟踪以及超员/缺员、作业人员离开、非准入人员进入、长期滞留、心率异常等异常告警。通过“视觉+定位”双重电子围栏技术,来确保人员始终在授权的区域内活动。“高低精度”融合的定位技术,既能满足现场的精度要求,同时定位信标无需施工布线,成本低,实施周期短。
能量隔离挂牌上锁子系统基于蓝牙智能锁和智能VCS可视化断路器,利用蓝牙和LoRa等无线通讯技术,有效管理各类设备能量隔离挂牌上锁,从而更加高效地保障生产和操作安全,实现设备危险能量数据库的搭建,根据不同的设备作业内容分配隔离点进行能量隔离,避免因人为原因遗漏部分能量隔离导致的人身伤害;实现设备作业能量隔离、高压停送电、VCS能量隔离等能量隔离工单的在线申请、分类分级审批、在线指派专人、能量隔离确认、智能锁具挂牌上锁、设备隔离点零能态确认、能量恢复申请及分级审批、智能锁具扫码摘牌解锁、能量恢复确认、设备隔离点备妥确认等全流程管理。
设备运行安全分析子系统通过集成DCS数据点、环境合规性数据、多媒体视频流、音频流等多元异构数据资源,依托于“机理模型驱动”、“AI视觉智能分析”及“深度数据洞察”的复合型技术底座,构建了一个集“设备运行安全超融合预警系统”与“运行态势深度分析平台”于一体的高级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实时、全方位的设备监控机制,能够在设备遭遇故障或表现出非正常工况的瞬息,即时触发报警机制并定向通知责任管理人员,从而预先干预,防止设备损坏或故障连锁反应,确保设备长期处于稳健运行状态。
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为用户带来了安全管理模式的变化,其核心作用是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行为的规范、管理效率的提升、安全理念的强化,以及垂直监管的加强。
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厂进行视频巡查,大幅提升了监控效率和预警的准确性。安全管理人员对系统自动推送的告警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并在发现隐患风险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企业为例,目前已上线30000余路视频AI算法,系统上线运行以来成功发出20000余次有效预警,极大增强了现场的监管能力,真正做到了安全管理的“事前预防”。
系统紧扣安全管理的核心,针对高风险作业实施了严格的“刚性”流程管控措施,作业票审批由传统纸质签批变为线上流转,所有审批人员必须到现场拍照审批,审批记录留痕可追溯。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系统还能够对各个环节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约束,确保他们按照管理流程设定的步骤严格执行,杜绝人为干扰篡改。同时,系统通过先进的人员定位技术,有效地约束了作业人员在指定区域内的活动范围,保障了作业执行的严格性和规范性,消除无监管作业的顽疾。
同时,系统通过线上线下多端融合的多种技术手段,同步提升了对外协单位的管理效率、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以及企业员工日常安全工作效率;随着系统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员工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使安全理念得到切实强化;企业通过系统提供的工具,根据自身需求,还可设立了安全工作室、曝光台、作业看板、告警警示窗等功能,这些措施切实强化了全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