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政策的逐步放开,低空经济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的兴起,不仅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新兴业态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凭“空”诞生,低空经济蕴含无限机遇
低空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对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低空空域,通常指距地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的空间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这一区域具有开发成本低、使用灵活、覆盖广泛等特点,是开展各类低空飞行活动的理想场所。
图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用航空市场的逐步放开,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人机在物流、农业、巡检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技术拓展新场景,各地竞逐“天空之城”
当前,低空经济已在中国多地落地开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深圳则作为无人机之都,引领全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潮流。
图源网络
在低空制造领域,无人机、直升机、eVTOL等航空器的研发制造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已稳居全球榜首,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同时,eVTOL等新型航空器也正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低空飞行领域,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低空飞行活动日益频繁。无人机物流、低空巡检、航空旅游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领域,低空通信、空域管理、飞行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雷达、低空监测系统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为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临多重挑战,越“热”越要理性
尽管低空经济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低空经济的产业链较长,涉及领域广泛,需要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但当前各产业间有效协同和资源整合较难,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但当前通用机场数量不足、空域资源管理不够精准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此外,低空经济的商业场景尚需进一步突破创新,以形成更多成熟、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图源网络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规支撑,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探索建立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通用机场建设,优化空域资源配置,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本保障服务。同时,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提升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拓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打造更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推动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国正加速迈入“陆海空天”四维交通新时代。但是低空经济要想“飞得更高”,需要政府、投资机构和创业者等多方力量“同频共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空经济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