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学习时报”,作者/李东红。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生产是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与过程。据此,数字生产就是将劳动、土地、资本、数据等投入端的生产要素,以数字设备与工具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产出端的有形物品或无形服务的活动与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形态逐步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数字生产的地位迅速上升。可以预见,数字生产未来将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社会生产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化。
数字生产改变社会生产方式
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生产为主体,数字设备与工具成为新的主要生产手段。在数字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前序环节的采购、进料及仓储,生产加工环节的排产、物料与零部件加工、组装、质量检验与控制,还是后序环节的营销、发货、安装调试、售后维护等,都越来越多地需要借助数字设备与工具完成。这主要包括那些承载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移动数据传输等数字技术的生产用硬件设备设施、软件系统工具、算法模型等。
数字生产过程总是与海量数据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产出数字或非数字产品,数字生产需要对历史积累数据和即时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既借此直接加工产出用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数字产品,也支撑加工产出的非数字产品能够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和在成本或产品差异化特色上更具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数字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源源不断地大规模产出数据的过程。这些数据经过必要的清洗、传输,与原有的数据相汇集,成为全部数据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即时或者后续的数字生产提供要素支撑。由此可见,数字生产必然是数据驱动的生产过程,既大规模加工数据,又大规模产出数据。
数字生产存在着两种极端情形:一是最为纯粹的数字生产,或者说数字特征较强的数字生产,即只以数字设备与工具对数据要素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产出完全以数字形态呈现的数据或其他数字产品,如完全由数字生产系统基于以往数据加工形成的数字会议记录、数字图书、数字视频、数字游戏等。二是数字特征偏弱的数字生产,即以数字生产手段与非数字生产相组合,如农业生产中的生物生长,工业生产中的物理处理和化学反应;对投入生产的非数据要素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产出非数字形态的产品,如以数控机床加工出传统的钢结构件、以高度智能化的厨房设备加工出传统美食等。
现实中的数字生产,更多地介于上述两种情形之间。根据具体生产情景的需要,数字生产过程可能只使用一种数字设备或工具,也可能组合使用其中的若干种。甚而至于,数字设备或工具同传统生产手段组合运用。同样地,投入到数字生产中的要素也具有可组合性。大数据与小数据、宽口径数据与窄口径数据、历史数据与即时数据、人的数据与机器数据、来自不同组织或个人的数据等,都有可能在投入生产中发生组合。而且,数据既可以单独投入生产,也可以和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后投入生产。产出的数字产品,可以是各种数据或其组合,也可以是数字与非数字形态的其他产出组合形成的产品。由此可见,更多的数字生产,受到要素、生产手段、产出等的可组合性的驱使,处于上述两种极端数字生产情形之间的中间状态。纷繁多样的数字生产细分方式,共同构成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全貌。
数字生产改变生产端与消费端对接方式
随着数字生产及全社会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在线数字化对接成为常态,并日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生产端的商家与消费端的客户之间的对接与交易过程,主要是线下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完成。电话、传真、邮件等传统线上手段,只在其中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端与消费端以线上线下相融合进行对接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甚至许多对接完全在线化。即使是实物产品的买卖,整个过程中的获取商品信息、比价、谈判、下单和签订合同、支付、备货与发货、物流运输、收货、使用指导、远程维护等,也都更多地通过在线数字系统完成,对于完全可以在线传递的无形产品的交易,可以实现整个过程全部通过在线数字系统完成,如购买一部电影、电视剧、应用软件或者电子版图书等。
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广泛在线对接,使商家精准地按照客户需求组织生产和更好地为客户创造新需求成为可能。随着在线对接覆盖面的持续扩大与功能的升级迭代,客户之间的时空距离会显著缩短。客户的明确需求,可以通过在线数字系统准确无误地快速传递给商家。商家也可以根据客户的历史数据和现实及未来情景,精准地预测客户当下及后续的需求。甚至于,商家可以创造出高度贴近客户但客户尚未意识到的新需求,并借助在线数字系统的资源调配快速地推进生产与交付。更进一步,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借助在线数字系统参与到商家的数字生产进程中,包括监测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参与其中的部分环节,如共同设计、共同选择核心部件与交付方式等。同样地,商家也可以借助在线数字系统全程跟踪并参与客户消费全过程,随时掌握产品消费进程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在汇聚与分析消费数据中洞察未来消费走势。诚如是,商家与客户在产品生产与消费全过程中将高度融合,共同促进全社会走向精准生产与精准消费。
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广泛在线数字化对接,也会促使社会生产与消费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生产与消费的普遍数字化与在线化,使得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与社会需求分布、生产与交付能力构成等走向透明化与即时可调配。立足于此的社会资源配置,会越来越多地借助数字系统以高度智能化的方式实现自动匹配,仍然由管理者做出的调配决策也会因为数字系统的支持而更加科学高效,社会稀缺资源发生浪费的情形也将会减少,零库存、数字化的即时生产与即时消费,都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数字生产将显著改变人机协同关系
现代工业文明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除了占比很小的个人或家庭纯手工制作之外,工业生产普遍在人机协同中完成,且人在其中扮演着主导者和最终决策者的角色,机器始终是从属于人的生产工具。即使是在“少人化”甚至所谓“无人化”的生产线、车间或工厂中,机器也只是按照人预先设定的目标和条件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掌握主动权和最终决定权的人始终监测着机器生产过程,且随时可能进行干预。
以人为主、以机器为辅的生产协同关系,正在因为数字生产中机器智力的持续提升而发生改变。用作生产手段的数字化设备与工具的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日渐超过人的智力。例如,数字导航系统所规划的路线图,在多数情况下已经优于司机自行设计的方案。而且,智能机器正在走出以往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和一定智能的机械手的范畴,软件机器人、软硬结合的人形机器人持续迭代升级。特别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尽管各种大模型的智力水平还非常有限,目前也还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数字生产领域发挥辅助作用,如生成文本、辅助编程等,但更高智力水平和更加广泛应用场景的智能机器的出现并非天方夜谭。未来,机器有可能借助人的帮助和自主学习将智力水平提升至高度接近人甚至超越人的水平。其结果是,在数字生产过程中的人机协同,将会发生新的改变。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或无人工厂,会更多地出现在数字生产中。高智力的机器可以在不受人的监测与干预下自主生产,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自主地与其他智能机器进行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