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人民邮电报。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是中央历次政治局会议中,首次用“内卷式”描述当前一些行业的竞争,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一要求是对电信行业的当头棒喝,基础电信企业苦“内卷式”恶性竞争久矣。当前,停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有力举措,更关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941亿元,同比增长3%,比上半年我国GDP 5%的增速落后了2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来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增速首次低于GDP增速。行业增速下滑趋势明显,既有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基础电信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是几家基础电信企业“内卷式”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所导致的苦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在基础电信企业不断的“价格战”中,从最初的增长引擎变成如今“拖后腿的”。多年来,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增量不增收的“剪刀差”始终存在,2023年底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首次出现0.9%的负增长。今年上半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同比增长12.6%,然而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却同比下降2.3%。占电信业务收入高达36.7%的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负增长,对整个电信收入增长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这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动力。不可否认,电信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引入竞争的行业之一,历经多轮改革重组,形成了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并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不断巩固。然而,在错误的竞争理念与考核模式的指挥下,“内卷式”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争夺新增用户,不少基层企业出现恶性价格战、策反用户、诋毁竞争对手等行为,同时竞争手段不断翻新,屡禁不止。这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行业的整体形象,并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受“价格战”等恶性内卷竞争思维影响,恶性竞争战火已经从传统基础电信业务烧到新兴业务领域。当前,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基础电信企业都聚焦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面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政企业务成为发展新航道。这是基础电信企业的新机遇,但也成为了竞争的新赛道,恶性竞争随之而来,把蓝海打成红海。例如,在大型政企项目采购招标时,有的企业以远低于成本价的价格竞标,不计成本抢占市场;有的基层企业因对采购招标结果不满,投诉采购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及其他竞标者,将招标活动变成了行业“内卷”的舞台。
这种低层次“价格战”以及“吃不到饭就掀桌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新兴产业生态,也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上已经有所体现。作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第一引擎的新兴业务收入增幅由2022年的36.3%下降到2023年的20.1%,再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1.4%,三年下降24.9个百分点,在电信业务收入结构中下降幅度最大,对整体营收的拉动作用削弱了不少。
“内卷式”恶性竞争中没有赢家。恶性竞争往往也传导到上下游企业的唯价格集采,伤害到通信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生态。用户看似是以超低成本享受高质量网络与服务的赢家,但在这种恶性竞争中用户权益也常常受到侵害,从长远看更是不可持续。例如“携号转网”本是“携”出民心、“转”出便利的便民利民之举,无奈一些基础电信企业为了挽留老用户,设置了重重障碍,限制多、流程长,让用户反复折腾难以成功办理。
“内卷式”恶性竞争根源在哪里?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考核指挥棒是导致基础电信企业“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以“零和博弈”思维看待市场,盲目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为主要经营目标,比如,向基层下达不合理考核指标要求市场份额净增长、要求携号转网净携入等,导致实际经营服务环节竞争行为失控。
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副主任罗珞珈认为,一方面,电信运营企业要加快经营理念转变,将企业发展重点从市场份额、用户增量转到用户服务、业务创新上,减少低水平竞争、同质化竞争,更多地开拓数实融合、卫星互联网等新领域新方向,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对基层的考核模式,从管理制度上摒弃“内卷”理念。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市场竞争问题的事前部署、事中巡查、事后查处,依法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引导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基础电信企业正从传统通信服务企业向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转型,只有摒弃“内卷”思维,停止恶性竞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