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翼智库”,作者/张云霞、王文治。
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特别是今年2月底,我国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政府的发展也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其中,政务大模型对于数字政府建设的积极作用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政务大模型就是在政务领域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可以预测政策效果、优化政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处理许多复杂政务问题,解决现行政务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和痛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优化提升政府服务质量。2023年政务大模型刚刚启幕,未来,政务大模型将深度融合各方能力,多方平台及数据资源,实现智能化的判断与决策,提供符合政务领域的个性化服务,为政府内部管理、外部服务带来深度变革。本文从政务大模型现状、趋势、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提出运营商在政务大模型方向的发展建议。
政务大模型现状分析
政务数字化经历过40年之后,已经从“在政府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到“最多跑一次”,从政务上网到政务服务,也是中国政府逐渐迈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路。在人工智能大势加持下,电子政务也将迈入智能时代,特别是大模型的加入,将快速推进政务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改变与创新。
图1政务数字化发展阶段
在数字化转型及“百模大战”推动下,我国政务大模型也有“涌出”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份,国内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38个大模型(表1)。在这些大模型中,有25个与政务大模型或通用大模型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政务大模型从今年5月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而大规模发布基本集中在9月份之后。目前,政务大模型市场处于初期混战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市场头部模型。功能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内部文件搜索、数据解读与预测及公文智能写作等方面。
表1国内政务大模型统计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务大模型发展趋势
在数字政府建设大步前进及大模型快速发展的当下,政务大模型领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1.政策层面:政务智能化在政策指引下正加速推进
2022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和《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印发,可以看到政府正在积极坚定地引导政务数字化转型朝着智能化趋向迈进,将持续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履职效能和赋能数字政务创新发展,提高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普惠化、智能化水平。截止10月,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出台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更使政务智能化落地推进成为可能。
2.需求层面:广而博的大模型与精且深的小模型共存
政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十分复杂,通用大模型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且存在可靠性差、训练数据依赖、因果推理能力弱、搭建成本高等短板,而小模型因为轻量级、高效率、善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优势,加之产业内各领域内的专业积累,可以快速上线并落地应用,使用一个恰当规模的小模型来解决政务细分问题,这就是垂直模型带来的好处,且地区差异性也会需要适应本地应用的小模型。
3.技术层面:“AI幻觉”、“算法偏见”技术难点正在不断突破
由于机器自身的知识表达和学习模式还存在缺陷,导致其回答中经常出现“幻觉”,如常识性错误、杜撰内容等。“AI幻觉”不仅存在于数据训练导致的缺陷之中,同时也是大模型“涌现”能力的一部分。同时,在大模型表现出强大能量的同时,其阴暗面也同步呈现出来,主要包括隐私保护和价值观对齐两大难题,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层、模型算法及应用层的安全也是需要更持续的推进,也促进了安全产业链的新发展。如近日中国电信宣称星辰将幻觉率降低了40%且可降低50%的算力。
4.应用层面:专用和轻量化政务大模型创新趋势已出现
大模型结合政务服务的专用或轻量化政务大模型创新趋势已出现。数字政务未来的发展将涉及到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发布的25个大模型功能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内部文件搜索、数据解读与预测及公文智能写作等,已有不少大模型落地应用。
5.感知层面:政务大模型将会成为新的政务服务入口
但并不会完全替代或颠覆过去的入口,而是诞生了一种融合和增强多渠道能力的应用形式,就像如今的ChatGPT对话形式,但也可能不是最终形态。同时新形态也未必完全符合所有人的使用习惯,而且政务服务的“对话”模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场景中是最好的体验模式。
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分析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深入挖掘,政务大模型有望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发挥巨大价值,为我国政务领域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1.政策制定与规划
政务大模型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的决策辅助,帮助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布局等方面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政策回溯、信息比对与数据支撑,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政务大模型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和模拟预测,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2.政府办公与内部协同
政务大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工作人员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同时,政务大模型还可以通过智能辅助功能,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内部协同上,政务大模型可以通过向量数据库的方式实现跨部门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实时监测和调配各种资源,如人力、物资、资金等,确保城市各项服务的正常运转。同时,在内部业务协同方面,政务大模型还可以通过12345热线或网格化工单管理系统,对工单进行智能分派和时间分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
政务大模型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以为政府与城市决策提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社会监测与预警、社会问题诊断与优化、公众参与及互动以及监管与评估等支撑,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在智能咨询、个性化推荐、精准匹配、流程优化和服务监管等方面发挥能力优势,提升公众互动体验的获得感。
根据目前技术发展水平,大模型的技术发展阶段,近几年政务大模型对治理和服务主要是辅助和支持工作,且只能为决策提供信息和数据的汇集和支撑,为决策的形成来提供资料辅助,而不是直接辅助决策。随着大模型的深度发展与技术提升,政务大模型将在更广泛、更深度领域为政务服务提供更丰富更智能的服务。
运营商政务大模型发展建议
2023年是政务大模型的初探年,到2024年很可能会成为政务大模型部署元年。运营商虽属于先期布局政务大模型开发与应用之列,但在技术进步飞速的当下,仍需保持积极进步与探索,保持先发优势,占据市场先机。
1.夯实算力网络基础设施,为政务大模型提供算力基础
运营商可借“东数西算”东风,全面提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算力和枢纽节点布局,加快算力核心技术攻关,满足政务大模型的应用与落地对高带宽、低延迟、高效算力的需求,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支持。
2.优化算法模型,降低“幻觉率”,提高模型输出结果的可靠性
优化算法模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如Transformer、BERT等,对现有的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继续降低幻觉率并提高效率与效能。
3.不断丰富拓展政务大模型的专用纵向模型
现有政务大模型目前可提供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等领域的服务,在政务领域,对内决策管理、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对外一网通办,都需尽快结合运营商现有的政务产品,深入挖掘政务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快速开发或合作开发针对政务领域的大模型纵向专用产品,从小应用切入落地推广,储备更多高级场景应用。
4.打造政务大模型开放平台,建立智能政务生态
运营商可基于现有政务大模型基础上,通过算力资源开放、算法模型支撑、底层数据资源合作等,与政务门户、咨询问答、在线搜索、舆情监测、一网统管、办公协同等不同优势能力的行业厂商合作,并用数字工具、共性组件和算力供给等方式,打造垂直化、专业化的政务大模型开放生态。
本文作者:
张云霞
战略发展研究所
一级分析师
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主要从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
王文治
战略发展研究所
二级分析师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研究,近年来专注政企重点产品与市场领域研究。
邓丽华
战略发展研究所
一级分析师
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长期从事价值评估、行业洞察等,近年来专注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