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实施 智慧社区市场将迎来“扩容潮”吗?

社区是任何商业通往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智慧化社区建设与运营,将激发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振兴社区经济发展,为社区基层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OT视点”。

近年来,城市治理逐渐由现代化向着精细化方向深入发展,在数据资源和高新技术的驱动下,城市智慧化不断加速,其配套发展更为宜居、宜业。

社区是任何商业通往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智慧化社区建设与运营,将激发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振兴社区经济发展,为社区基层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智慧社区常常被人们认为智慧城市构建的迷你版,规模相对较小,听起来建设难度没有那么大,但谈及到工程量,却异常庞大,是块“硬骨头”,其业务横跨多领域,诸如出入口控制、住户安全、垃圾处理、停车问题、环境绿化等都是社区功能的分支,它涉及到了物与物、场景与场景的全方位联动,对生态、新兴技术、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这一场景大范围普及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多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给予了智慧社区发展最大的支持。2023年11月1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智慧社区行业标准《智慧社区需求与场景》正式实施,这将有利于促进智慧社区更加全面的迎合现下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前行,行业市场或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时期。

640 (1).png

政策叠加,助推智慧社区建设浪潮

提起智慧社区,首先要知道它到底指什么。

作为信息化与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的深度融合,智慧社区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

智慧社区催生了城市基层治理结构、流程和技术工具的巨大革新,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绩效,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应看到在推进社区智慧化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智慧社区不“智慧”、数据整合难度大、重复建设、居民参与感和获得感不强等。

近年来,围绕打造智慧社区,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文件,为建设和发展智慧社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众多的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治理、生活服务及公共服务等服务内容。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是推动智慧社区从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构建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多方参与、专业运营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促进有效市场和服务型政府有机结合的重要尝试;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逐步构建服务便捷、管理精细、设施智能、环境宜居、私密安全的智慧社区

2022年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智慧社区的建设重点,并指出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同时对全面推进基层智慧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做好顶层规划、坚持共建共享,创新智慧社区建设新举措,必将促进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

新标准上线,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增大

随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我国智慧社区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4亿人,城镇化率达64.72%。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人口承载量增大,意味着对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数字为底座的社区管理将是智慧社区的未来演进模式。随着新建社区开展智慧化提升,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智慧社区将开辟数字产业价值蓝海。

同时,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内容,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要发展工程,我国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消除住房和小区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和社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此次《通知》明确鼓励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在可如期完成2000年底前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前提下,在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可控下,可将改造范围扩展至2000底到2005年底的老旧小区。并且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原则,尽快自下而上研究确定2024年改造计划。

本次标准,在场景与业务、总体需求方面全面梳理了当前行业发展所需,为企业产品、方案和经营策略做出指引。比如,在社区智能安防业务上,明确智慧安防业务需引入物联网、生物识别、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覆盖视频监控、楼宇对讲、智能消防、智慧停车、小区周界等领域的安全防范设备。

标准在场景与业务方面,明确了智能安防、智能消防、智能停车、智慧水利、智慧路灯等各种细分应用场景功能所需,比如,在社区内部署各种安防监控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车辆道闸控制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电子围栏入侵报警系统理应支持能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来实现对社区的全面监控防护。

同时应支持与部署在小区周界(围栏或围墙周边)的安全防范电子设备联动,对擅自闯入者以语音播报等形式劝阻,同时上报入侵告警;支持对社区公共区域、出入口的不间断高清监控,支持对社区内人、车、物、事件等进行基于视频监控进行智能分析识别;支持告警联动功能,例如:入侵告警后通过人脸识别分析入侵人员信息等;宜支持对进入社区的各类人员活动轨迹进行监控管理;宜支持对社区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如消防通道、机动车主干道,及时识别区域占用情况并上报预警信息等等。

在智能停车方面,明确规定应支持车牌自动识别、支持对车辆进出、停放时间、车位状态等进行记录和管理;支持停车计费,支持多种支付模式,包括:手机应用支持、小程序支付、手机网页二维码识别支付等。

这意味着全国新建小区在智慧化建设上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而老旧小区还未在智能化层面升级改造的应加速改造,对涉足社区业务的厂商、工程商、集成商来说或是一次难得发展机遇。

最后

新标准的发布,是对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的基础性、通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减少建设成效低和信息孤岛等现象,必将加快实现社区治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精细型、智慧型的转型,也为广大的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