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园区发展

谢克强、乐亮、金冰云
我国各地软件园区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软件新城、软件谷、软件带、软件小镇纷纷涌现,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这些软件园区的发展现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信头条”,作者:谢克强、乐亮、金冰云,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软件园区整合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骨干企业和重点软件品牌,是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打造高水平软件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要建立数字产业集群,软件产业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比如基础软件。基础软件类似基础学科,其强弱对国家数字产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软件园区整合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骨干企业和重点软件品牌,是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加快数字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建设,为众多领域带来了利好,也为软件园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软件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各地软件园区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软件新城、软件谷、软件带、软件小镇纷纷涌现,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这些软件园区的发展现状。

一是从发展格局看,相关部门和地方都高度重视软件园区的建设发展,先后组织创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形成了多方发力、延续递进的发展格局。

二是从发展水平看,软件园区集聚水平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350余家软件园汇聚了超5万家软件企业,为软件产业贡献了近八成的收入规模、就业人数和纳税金额。软件园区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服务,带动国内软件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竞相涌现。

三是从发展梯次看,各地软件园区呈三梯队、橄榄型分布。按照园区业务收入规模划分,第一梯队是营收达千亿元的软件园区,第二梯队是营收达百亿元级的软件园区,第三梯队是营收不足百亿元的软件园区。园区规模总体呈中间多、两头少的橄榄型分布。

我国软件园区存在的问题

我国软件园区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制约高水平发展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园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国内软件园区建设存在着发展质量不高、特色发展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环境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未能有效形成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建设和错位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激烈,有些园区不顾自身资源约束盲目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部分园区在产业规划布局上仍然强调大而全,忽视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严重影响园区核心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有待健全,综合服务能力亟须完善。

目前,现有部分软件园区综合功能仍待完善,平台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需求,公共技术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人才安居工程等功能缺口较大。园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多数园区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企业需求尚未全面融合。此外,部分园区重产业、轻生活,与园区相配套的生活配套软环境建设不完善。

三是政策规划对园区覆盖力度有待加强,园区发展活力有待激发。

政府层面统筹软件园区发展的专项政策和规划力度有待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协同推进园区发展的政策、资金、规划、制度等不够聚焦。地方层面专门针对软件园区发展的政策数量不多、延续性不强。各个地方鉴于财力、理念等差异,推出的政策措施覆盖面较窄,软件园区政策肥瘦不均的现象明显,不利于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融合联动发展。

四是价值链高端环节短缺,园区品牌效应有待增强。

部分地区软件园区集聚的软件企业属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软件研发企业偏少,尤其缺乏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软件企业。此外,大多数软件园区规模较小,地理分散,难以吸纳多家中大型企业入驻,园区品牌缺乏统筹规划和推广,存在品牌多、品牌力弱等现象。

五是链主企业带动机制不明显,产业集聚效应难实现。

国内软件园区及软件企业数量不少,但都以中小企业为主,软件业务收入不足亿元的中小企业占比较高。除沿海少数大城市园区相对拥有较多龙头企业及外资企业入驻外,其余各地软件园区培育及引进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龙头企业存在各自为营的发展状态,无法形成强关联的产业链集聚效应。

六是园区软件服务型人员不足,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大。各园区目前的招商、建设和管理服务等人员力量不够,市场化运营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存在不足,园区的运营管理团队还远不能满足园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软件园区发展对策建议

推动园区体系化发展,引导园区错位发展,支持园区配套建设

一是鼓励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国软件名园建设相关工作部署,建立地方软件园区培育发展体系,持续组织开展地方软件名园和软件特色园申报工作。对软件产业规模、软件收入占比达到一定量级及以上,创新能力显著、管理服务高效、辐射带动较强的园区,按程序确定为省级软件名园;对软件产业基础较好、优势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园区,按照产业发展特色,按程序升级为特色产业园。

二是按照“一地一特色”原则推动省级软件园区的有序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出台扶持软件产业和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软件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载体。

三是支持软件园区开展园区环境改造、人才公寓建设等,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符合产业定位的优质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软件园。

引进软件总部企业,打造软件链主企业,壮大软件骨干企业

一是大力引进全球软件500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等,设立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吸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巨大的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是聚焦信创、工业软件、云计算、数字创意、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支持各软件园区引进培育一批链主型企业,推动链主企业加快向云化、平台化、服务化转型发展,建设生态型开源开放平台。

三是支持软件名园设立链主企业,将链主企业纳入重点支持对象,协调推进解决链主企业关注的场景供给、平台搭建、生态培育等相关问题。

发展孵化育成体系,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一是引导和支持园区内链主和骨干企业投资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等全生命周期的孵化育成体系。

二是支持中小型软件企业深耕特定行业领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用产品。聚焦产业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特色软件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软件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鼓励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建设“双创”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开发环境和科研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投融资服务支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

一是推动设立软件园区协会、联盟、智库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升对软件园区发展和管理的服务支撑水平。支持在软件园区建设软件示范平台、信创适配中心、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算力服务中心、信息安全等产业发展支撑平台,以及软件测评、认证认可、数据服务等公共服务基础平台。

二是强化与重点园区内链主和骨干企业合作对接,鼓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在现有的软件产业发展基金中共同设立市场化运作子基金,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内投资,提升对软件行业发展融资服务支撑水平。

三是强化企业上市工作协作机制,充实软件后备企业上市挂牌数据库。

营造协同共享产业生态,构建开源开放生态,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一是支持链主企业开放核心应用能力,为生态链企业导入用户、流量、接口、技术、产品推广等资源。组织征集并发布软件应用场景清单,加大软件创新技术应用场景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信创、区块链、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产品资源池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二是引导园区内链主企业建设开源社区、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等基础设施,加强开源技术、产品的创新力度。支持园区企业、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国内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组织,提升对开源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

三是支持软件企业及相关行业组织举办国际性专业论坛、展会,以及开展软件设计大赛、软件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入更多优势社会资源。

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和培训体系

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积极引进“中坚”人才和团队。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供户籍、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站式”服务,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软件人才,深化产教合作、校企融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色软件学院和园区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和软件实训基地。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