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信创中小企业应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风口?

信创观察 禾
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数量达32.8万家。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要新增20万家。这意味着,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成为推动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主可控新鲜事”,作者/信创观察禾。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重大利好政策的出台,能否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信创中小企业的转型难题?对于信创中小企业来说,应当如何把握此次风口,实现光环加码和快速成长?

近年来,在国际环境变化、国内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依靠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

在国家和各地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可用”到“好用”的快速发展,开始从“试点实践期”进入到“规模化推广期”的关键阶段。同时,信创产业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信创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大企业聚集趋势。

但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数量达32.8万家。到“十四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要新增20万家。这意味着,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成为推动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尽管如此重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却一直面临创新根基浅,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缺乏人才等现实困境。

因此,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2023—2025年,两部门拟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目标是要通过开展城市试点,支持地方政府综合施策,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梳理一批数字化转型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大利好政策的出台,能否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中小信创企业的转型难题?对于信创中小企业来说,应当如何把握此次风口,实现光环加码和快速成长?自主可控新鲜事解读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堵在中小企业面前的大山是什么?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通知》在基本原则的首条便明确:“此次试点工作将采取市领导牵头、财政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力量,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汇聚。”

具体而言,在资金方面,《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兵团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其他地级市、直辖市所辖区县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亿元。每个城市试点期两年,对于首批试点城市,自实施方案批复之日起至2024年12月为实施期第一年,自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为实施期第二年。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奖补资金分期拨付。

资金使用细则如下:

安排不低于80%的奖补资金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通过支持被改造企业,由其选择数字化服务商进行数字化改造,可用于与数字化改造相关的软件、云服务支出,网关、路由等必要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支出,以及咨询诊断等服务支出。企业应注重加强改造深度,着重开展生产制造等相关环节的改造。

同时,可安排不高于20%的奖补资金支持以下工作:一是支持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服务商服务能力,优化产品供给水平;二是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服务云平台的SaaS(软件即服务)化服务等;三是对典型高效的“链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进行奖励,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四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数字化服务商等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咨询诊断、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支持数字化转型融资等。

在技术创新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中小信创企业的主要由模仿创新、协同创新两种经营模式。模仿创新类企业,无须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系统性研究,创新风险较低,段时间有利于逐步形成技术资本,但模仿跟随并非长久之计;协同创新模式企业可有效减少运营投资,缩短运营周期,分散运营风险,但是根本上各个协同生态内的企业都不能独占市场,而且容易变成竞争对手。

为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提高创新水平及核心竞争力,《通知》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支持试点城市选择重点行业和相关中小企业,梳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采取市场化手段公开遴选数字化服务商,支持数字化服务商为被改造企业提供诊断、咨询等服务,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供企业自愿选择,开展数字化改造。

解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模糊而庞杂,大多定位不准、方向不清、路线不明,且缺少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导致实施路径对业务现状“水土不服”,针对重点行业和相关中小企业,梳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有助于找准定位、明确需求、从而建立适合中小信创企业开发和生产的技术和产品清单。遴选数字化服务商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现状、内外部资源,进而明确各环节是否有转型价值、优先级如何排序,确保科学、合理、分步推进转型。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则可以因地制宜,打破规模和实力限制,让中小企业及时掌握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引导中小企业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让其“少走弯路”。

第二步,支持试点城市围绕数字化转型加大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供给,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实现从基础数字化应用逐步向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延伸,促进企业全要素、全过程的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全面优化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解读:《通知》中提到,服务商应具有较深的行业知识积累、较好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较为完善的行业服务生态,有相关行业的成功案例且能够持续稳定提供高质量服务。数字化服务商要发挥综合集成作用,为企业做好数字化改造整体规划,明确改造标准,实现生产经营主要环节数据的采集和系统互联互通。因此,在解决资金问题后,数字化服务商及各地产业孵化基地、产业园、核心技术攻关基地等将承担一部分技术指导、系统搭建及人才培训的服务,提升中小信创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一方面专精特新是工信领域含金量较高、认定标准较权威的称号。其中,创新型、专精特新均由省级认定公示,小灯塔、小巨人为工信部直接认定。另一方面,对入选专特精新的企业来说,其将在财税服务、金融管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用地用能、品牌宣传等方面有一定的政策倾向。

第三部,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合作,利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的平台能力和数据基础,实现订单、设计、生产、供应链等多方面协同。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开放应用场景和技术扩散等方式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提升强链补链能力。

解读:此举意在促进产业链、生态链协同,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基于数字平台,整合各类要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而中小企业则借助大企业平台和服务能力,来融入产业生态,解决自身转型能力不足的问题,并触达更多资源,长远来看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此外,《通知》还引入了绩效管理,要求试点城市结合本地企业现状及产业基础确定绩效目标,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指导试点城市分年度开展绩效自评。最终由工信部部联合财政部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将作为拨付奖补资金的重要参考。有效避免了“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的反差,通过绩效管理、奖评结合、监督互促的方式推动政策高效落地。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利好中小企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各类金融机构的优惠服务也层出不穷,可以说,属于中小信创企业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

扎根创新,要敢创新、善于创新,坚持技术与市场结合进行有效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注重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制定或参与相关行业标准。

锻造实力,走出拼价格、同质化、大锅饭以及跟随式创新的困局,必须要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细分环节,将切实解决产业痛难点视作最高战略。

融入生态,身处产业链环节的中小信创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尽快融入龙头企业及“链主”企业的生态圈,丰富自身供应链,在发展中释放创新潜能,实现突围。

拥抱政策,应当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对接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吃透用足相关政策,以对标政策要求、标准要求为指引,实现长远发展。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