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制造业生产?工信部这样回复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陶青在会上指出,3月中下旬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等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业下降4.6%。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作者/徐恒。

6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行业生产有关情况。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陶青在会上指出,3月中下旬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等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业下降4.6%。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5月以来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例如吉林省重点监测的50家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人员在岗率达87.4%,在上海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复工率已超过85%,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5月第四周已达101,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恢复90%,用电、用工等多项工业经济指标向好。

陶青强调,在当前全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时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政策落地见效。党中央、国务院去年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本次又出台6个方面33条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可以说力度空前,既是及时雨、又是定心丸。当前关键是抓落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各类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尽早受益,为企业输血缓气渡难关、助力强心稳预期。

二是全力保障产业链稳定畅通。保链稳链是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针对当前复工不达产、复工基础仍不牢固、重点产业链协同复产难等问题,我们将继续从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三方面持续发力。对企业进一步加强政策帮扶、用好包括“白名单”制度在内的各类保供稳链工作举措。对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要进一步发挥有关协调平台功能,加强上下游衔接服务。对重点区域要加强跨区域、跨省市协调,加强点对点、一对一的疏通卡点难点。

三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加大政策宣贯解读和服务,协助中小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专精特新发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好整治涉企乱收费、清理拖欠账款等专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扩投资促消费。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进一步拓展消费,组织实施好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促进工业消费、信息消费双增长。

对于政府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制造业生产,陶青表示,政府重点是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统筹指导、加强协调;二是靠前服务、加强保障。

在指导协调方面:一是要落实属地责任,统筹疫情防控和制造企业生产,切实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二是要分区分级指导企业做好稳定生产方案和应急预案。对处于高中低不同疫情风险下的企业,分类施策、科学指导,不得简单要求停工停产或者限制产能、人员到岗率等。三是在发生疫情、确需停工限产时,地方要严格履行程序。对制造业重点企业和民生保供企业,应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评估后向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报告;对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涉及产业链全局的重点企业,要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评估后,按程序向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报告;谨防“随意关停、一关了之”。

在加强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发挥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链稳链等机制作用,聚焦难点堵点卡点,落实好“白名单”制度,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推动涉疫地区企业尽快复工达产。遇到产业链供应链方面问题时,省内能够解决的自行解决,需要省际协调的,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明确需协调的配套企业名单和事项,先行协调解决,确需部委协调的,及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二是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各地要实施好在疫情防控条件下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建好用好物资中转站,通过甩挂运输、现场过驳、车辆消杀、人员检疫等方式,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确保物流通畅。三是做好企业稳定生产服务保障。对因出现疫情启动稳定生产方案的企业,特别是实施闭环生产的企业,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一企一策”,积极协调疾控、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到防疫检测优先、人员返岗优先、运输运力优先、通行仓储优先、生活保障优先等“五优先”。对于因疫情原因停产的企业,要帮助企业科学精准做好防疫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复工达产,同时要支持银行、保险、船代、货代、快递、专卖店等关联行业同步复工。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3月上中旬疫情暴发初期,为确保重点医疗物资生产稳定,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紧急发布了两批次共600多家服务疫情防控的医疗物资重点企业名单,全力保障重点地区疫情防控需要。4月份,聚焦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农业春耕播种生产重要物资、战略性产业关键物资等领域,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公布了三批次“白名单”企业。对于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链条较长、供应链层级多的行业,搭建了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加强上下游对接,建立企业零部件库存红灯预警协调机制,推动行业整体协同复工复产。随着疫情逐步平稳,5月份工信部对企业“白名单”进行梳理,根据产业链节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动态调整企业“白名单”。目前工信部“白名单”企业共1722家。同时,工信部指导各地制订省级“白名单”企业2.08万家,积极推动省际互认和信息共享,协同联动解决具体问题、破解堵点卡点,全国工信系统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诉求4.3万多个,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达产步伐明显加快,保通保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陶青强调,“白名单”制度是保链稳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之举,其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复工达产。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