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智慧城市网。
自从“十四五”规划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划入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以来,VR/AR技术加速向影视、工业、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渗透,并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如今,这一新兴产业正迎来消费端放量拐点,赋能数字经济稳健前行,被寄予厚望。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走向集约优化的关键时期,2021年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重要年份,VR产业在政策上迎来了诸多利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工信部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批准高校建设300多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西南昌、山东青岛、北京石景山等地正在全力打造和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市场上,2021年全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头显设备销售累计超1千万台,标志着虚拟现实产业迎来消费端放量拐点。全球虚拟现实行业融资并购金额556亿多元,同比增长128%,中国融资并购金额达到181.9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800%。
据赛迪顾问公司预测,我国VR/AR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球虚拟现实市场的增长中心。当前,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加速融合,虚拟现实产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窗口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近年来,VR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发展迅速,VR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2.应用场景“百花齐放”。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VR加速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的场景不胜枚举。如VR+游戏、VR+医疗、VR+教育、VR+交通管理、VR+工业制造、VR+文化旅游……
3.技术进步“多点开花”。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近眼显示技术、多感官协同技术、全景摄录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近眼显示环节,我国在快速响应液晶屏、硅基OLED等领域已具备量产和技术优势。
尽管如此,面向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1)优质的虚拟现实内容相对缺乏。内容产出量少,频度不够,市场规模就会受影响。虚拟现实内容质量与硬件性能不匹配,迫切需要更优质、更丰富的虚拟现实内容来提升用户体验,特别是在大众消费领域。
2)产业生态还需进一步完善。尽管很多企业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强链”行动,但全球虚拟现实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仍亟需进一步加强。
3)全行业对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性的科研不足。技术研发单点创新多、系统性的突破少,应用研发多,基础性突破创新少,娱乐性应用多,战略性行业应用少,视觉展示体验多,交互式体验少,交互层次也比较浅。
结语: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技术,虚拟现实(VR)对于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展望2022年,数字经济实体化与虚拟现实“双循环”进化趋势将继续强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图景日趋明朗,VR和AR技术将继续引领虚拟现实产业站上“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