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太空探索等阶段后,低空资源开发和利用将成为人类经济活动新空间。
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低空经济将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经济发展需要新一代空管信息技术作为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才能有效保证飞行安全。
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已对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安全防范将从地上延伸到低空。
无人机是用数据驱动,可以执行各种任务的空中移动智能体,低空智联网是产业化最重要的发展基础,是发展低空经济重要的配置要素。
当无人机行业应用成为低空数字经济的新形态,无人机这个网络环境下数据驱动的可执行各种任务的空中移动智能体需要一个低空智能网来承载和管理。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在众多的无人机应用中,民用无人机低空通航是一项极富前景和想象力的产业。
5G/B5G开展低空无人机检测的关键技术
作为新基建国家战略领跑的5G/B5G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区域的有效覆盖。
如果可以让5G/B5G网络基础设置在提供通信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对低空无人机的感知、定位和识别能力,那么一方面将提高5G/B5G基础设置的投入产出比;
另一方面也为低空通航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低成本广覆盖方案。
随着智慧城市陆空一体化安防体系的发展,低空安防也必然要由初始的重点目标单纯防御阶段发展为城市全域低空安全管控阶段。
目前相关规范对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控制点的布设方式及数量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像控点的数量及其分布是影响区域网加密精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满足内业成图精度的前提下,为了减少野外像控点布设数量,得出适合低空无人机航摄的最佳像控点布设方式及数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专业化服务市场将成为下一蓝海
中国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产业基地,目前全国共有7万家相关企业。
截止2020年12月,网上注册开展通航作业的无人机企业超过1万家,商用无人机接近14万架。
实名登记无人机52.36万架,年飞行量达到159.4万小时,同比增速达到27.5%;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制造业年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规模。
着技术发展和低空开放,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将直接拉动产值2000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过1万亿产值,未来十年形成国家支柱产业。
在不久的将来,无人机的产业规模将超过传统通航,成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产业载体。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中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无人机操控、作业、维护要求越来越高,空域申请规范化使用等客观要求使得无人机产业生态将重新建构。
无人机研制生产运营正逐步分离,专业化无人机运营服务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千亿规模的无人机智能遥感市场
无人机智能遥感网属于低空物联网,是无人机+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也是数字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无人机基站为载体,以地理空间智能(GeoAI)为核心,集成多型号无人机、多功能传感器和机载AI计算模块,构建空地协同的组网模式,实现对地表资源的高精度、高频次、全自动、立体化监测。
无人机智能遥感网改变了无人机应用的方式,使无人机从工具、系统向平台转换;
增强了地表高精度数据获取与动态监测能力,降低了用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极大地拓展了无人机遥感的市场空间。
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现阶段,在无人机行业高新技术领域,我国与国外处于并跑,消费级无人机已处于领跑。
但我国在无人机系统与现有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集成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受限于无人机的设备能力和运行概念的限制,目前无人机主要在隔离空域内飞行,无法与有人机协同共域飞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无人机在使用方面的低门槛、随机性、隐秘性等特点,也存在引发安全事件、侵犯隐私权等风险威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发展,我国无人机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应用领域日益拓展,由此带来了国家安全、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低空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低空新基建的完善程度,但低空经济目前既缺乏空中交通规则,又缺少低空监视系统,也谈不上低空安全走廊。
结尾:
无人机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不是无人机的生产制造,而是面向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无人机产生的各种专业化服务,比如农业林业、广义遥感探测、物流运输、公共安全、消费娱乐等。
部分资料参考:中国安防:《5G新基建与低空无人机监测》,测绘之家:《「技术」低空无人机航测像控点布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