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最近也可以看到不断地政策文件导向到该领域,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2018年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重强调综合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2019年又进一步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分类、分场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及《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乡村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全面发力,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建设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系列的政策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本质上面看,数字乡村不仅是指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简单应用和叠加,而是利用数字经济理念,并且依托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手段,驱动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通三农领域的信息壁垒,以信息流带动生产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物流、重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激发乡村活力,从而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
农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一直是比较难实施落地的场景,我们看到行业里面有单独做农业金融的。有单独做物联网设备的,有做无人机植保的,或者做卫星遥感的,但是整体上面能串联产业链的几乎没有,这也跟我国的农村基础的特色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我们近年来一直尝试用产业互联网思维破解农业农村的深层次问题。具体在如下几方面尝试突破:
1.大数据驱动乡村土地要素高效管理,促进活跃
在我国土地的监管数字化问题一直很难有效的解决,虽然经历了几轮土地改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很不明晰,并且很多根源也无据可查,我们在内蒙的项目上就遇到过地该收的时候发现土地所有权不明晰,造成出产无法收割,烂到地里,给各方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摸清农村土地状况、掌握租赁动态、盘活资产,对于解决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2.科学化提升农业种植技术,适应现代化农业
这也是我们在前线考察很惊喜的一点,对于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仍然对农用技术一无所知,连农药的种类都不能区别,比如我就遇到错把棉花农药用在玉米地的情况,造成颗粒无收。这里隆平高科通过微信推送给农民一些种植知识,到什么季节,该应用的农用技术注意事项,反馈的效果比较好。通过“互联网+农技推广”和线上专家服务,高效提升乡村劳动力现代农业技能,同时加强数字化人才入乡,带动农民数字素养提高。推动乡村人才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3.多渠道重构乡村金融信用体系,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传统金融模式下,由于农户、中小农企缺乏可抵押资产,信贷额度不足导致融资难,未能从资金层面高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其实银行、地方政府都有相应的社会使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给与金融支持。我们在项目中通过多维数据创新农户征信画像、数字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等方式盘活农户、中小农企现有资源,提升融资能力和效率,解决融资难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喜的看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同行,都致力于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村农业场景的融合中去。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体现在农业产业化体系较为分散。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组织体系还不完善,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产业链效能低。归根结底是产业链的串联不到位,比如我们最近调研的大连樱桃产业,仅有种植规模,销售渠道、品牌概念、深加工等等方面做的极不到位,市场销路打不开,定价不稳定,供应质量波动大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连大连本地市场主要消费的樱桃都是山东樱桃,而大连本地樱桃又滞销,价格也卖不高。甚至出现大连种植,被山东收购后,打上山东樱桃品牌再高价卖到南方的问题。我们迫切的需要以数字化手段,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打破信息屏障,重构产业链协同机制有助于推动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数字化转型,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发展。
时值数字乡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在“十四五”期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承担社会使命和责任的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国家级战略中来,作为互联网人也希望能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引导数字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