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下什么领域最受政策青睐,工业互联网必然是其中之一。
自2020年以来,从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范畴,到工信部开年之际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再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以及近期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多处提到工业互联网,而且要支持产业开发共性基础的技术,推动制造业的升级。
工业互联网来自国家层面的重磅利好消息不断。
在此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共发生了135宗融资活动,融资总额达到200亿元。
与此同时,各城市的工业互联网峰会也如火如荼地召开:
2020年8月29日,工信部和北京举办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2020年9月16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委会举办2020国际工业互联网大会暨数字工业系列峰会;
2020年9月17日,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百人专家会成功开启;2020年9月20日,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在青岛开幕;
2020年10月10日,广州举办2020国际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展览会;2020年10月18日,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开幕……
从产业发展的外部形势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似乎正进入快车道。
但不容忽视的是,就产业自身的发展而言,当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推广应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面临三大难题掣肘。
一是数据打通十分困难。
工业互联网涉及的企业端面临设备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复杂、数据格式差异等问题,难以制定统一化标准。比如汽配上游有150多个品牌,10万多个车型,具体到每个配件有1亿多SKU,中间经销商有20万家,下游50万个维修厂,每个环节都面临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这使得打通工业互联网各个环节的数据互通“壁垒”耗时耗力。
二是许多企业转型意识相对缺失,成本问题是关键。
目前,在制造业中,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推广工业互联网的最大障碍来自于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并没有对工业互联网创造的价值形成统一态度和认知,造成难以定量评估工业互联网创造的价值。
此外,成本问题及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也是不少企业的顾虑。
工业互联网不只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于资本的需求也更大,即便是通用电气这样世界级的行业巨擘都在工业互联网实践中受挫,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更是难以负担起从设备更新、配套软件到平台搭建等的改造费用。
三是商业模式仍在探索当中。
传统互联网应用门槛低,发展模式可复制性强,投资回收期短,容易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而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多、应用专业化,难以找到普适性的发展模式,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目前,尽管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很多,但商业模式仍还在摸索之中,真正实现盈利的平台企业并不多。
对平台企业来说,目前投入与产出还难以匹配。以美的为例,2019年,美的集团投入在数字化上的预算约20亿元,从2012年至2020年,总投入超过100亿元;但从营收来看,美的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美云智数2018年、2019年营收约为3.5亿、4亿元。
这导致工业互联网呈现出政策热、市场冷的特征。
埃森哲过去的一项研究发现,73%的受访企业尚未制定出有关工业互联网的切实行动计划,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已制定全面战略,并配以相应投资。
这意味着工业互联网从理想愿景到实际落地应用之间依旧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难以在短期内爆发。
尽管如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会因为“还未准备好”而停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