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于1月28日开始。面对入冬以来比较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虽然很多地方已出台了鼓励外地人在本地过节的暖心政策,但由于受照顾老人、孩子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也难免会出现很多人冒着疫情风险而回家过节或接老人孩子到居住地过节等情形。
被称为人类最大迁徙活动的春运,人员流动密集、情况复杂,疫情风险较大。针对今年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农村地区已成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实际情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三类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有效降低疫情传入农村的风险,确保公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春节。
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是重点,而交通运输又是重点中的关键环节。机场、铁路、车站、客运码头等重点领域,要切实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细化每一个防控环节,全面建立严密的防控体系。要强化科技手段,全面运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比如,在旅客进站口安装红外测温仪,在显眼位置增设自动检票机等,既减少人体接触,又提升工作效率。要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和重点群体人员,要精准识别,并严格审核健康码、核酸检测证明等资料,确保万无一失。要加强信息通报和共享,交通运输单位要加强与地方卫健部门的配合,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共享重点地区、重点群体人员信息,让人员属地政府更能有针对性的做好疫情防控服务工作。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很多人冒着疫情风险加入到“春运大军”也的确有客观现实需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无法回避的现实矛盾面前,用好用活购票、健康码等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不仅可以让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更精准更高效,也可以最大程度方便旅客,保护好旅客身体健康。
在充分运用大数据为疫情防控服务的同时,必须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确保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已就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专门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在运用春运大数据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旅客隐私免遭泄露。
谁也不愿意疫情发生,谁也不希望把春运整得很紧张。作为春运主体的旅客,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支持、理解、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能不回家的就不回家,能错峰出行的就错峰出行,实在有出行需求的,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主动测体温、全程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立即中止行程并及时就近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切实降低疫情扩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