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强基智创。工信部为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一张脉络清晰的“网”浩繁至简,11项行动和10大工程,被业界称之为“超级重磅”。近日,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确保2021~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目标的实现。
实现阶段性跃升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在2021~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成长期,通过“加强组织实施、健全数据管理、拓宽资金来源、加大人才保障”,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华云数据董事长、总裁许广彬认为,《行动计划》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指明了方向,将引领工业互联网迈入新阶段。“作为纲领性文件,《行动计划》将加快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推进工业、制造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壮大技术产业创新生态,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性跃升。”许广彬分析。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工业变革的基石,从概念提出到应用落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核心战略之一。2017年,我国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并主张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之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对工业互联网前三年探索实践进行充分总结的基础上,掌握发展规律,明确发展路径,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一是以政策为引领,明确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二是以需求为牵引,加快供给和需求双向迭代。三是以服务为支撑,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
实际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高制造业开始从数字阶段向网络阶段迈进,由此工业互联网迅速兴起,并获得飞速发展。《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目前,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已经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
11项行动和10项工程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不但发展不平衡、企业集成水平不高、上下游协同较差,而且尚未形成完整的模式和体系,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态势良好,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安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万亿元,蕴含着信息技术领域中长期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根据《行动计划》显示,2021~2023年,我国将实施“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融通应用深化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11项行动任务,并以2023年为时间节点,提出了各自实现的目标。
中国工业报发现,在《行动计划》11项行动任务中,除了“开放合作深化行动”外,与其中10项行动任务相对应的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增强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工程、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广工程、工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工程、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程、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工程、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工程、工业互联网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等10大工程。
许广彬认为,《行动计划》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要素、细化了各方向的建设内容、明确了各任务的具体目标,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基础设施保障、关键技术攻克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等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政策指引,使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指出,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聚焦10个重点行业,形成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争取在更多工业企业落地。
《行动计划》强调,我国加快制定“5G+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模型、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标准,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到2023年,打造50个企业内网改造建设标杆,高质量外网基本覆盖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成8个“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力量,其数字化、智能化创新特性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根据《行动计划》部署,一是鼓励大型企业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设备管理、产品检测等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流程动态优化和精准决策。二是鼓励消费品、汽车、钢铁等行业企业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挖掘个性需求,打造模块化组合、大规模混线生产等柔性生产体系,促进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打通,推广需求驱动、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