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暴露了一些问题,也积攒了很多经验。中国对于疫情的防控取得很好的成效,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复工复产,这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中国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并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积极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的大背景下,主要城市群逐渐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径,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城市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背景,IDC根据全球智慧城市2021年十大预测,给出中国版本的趋势分析,如下:
预测1
到2023年,由于物联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地方政府部署的设备中将有35%会成为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的攻击目标,这将使AI/ML的SOAR能力得到普及。
预测2
到2024年,55%的社区将使用基于云的应用程序、数字协作工具和移动技术的混合式办公方式,来维持服务的供给以及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健康间的平衡。
预测3
到2022年,30%的城市将会开始使用类似于数字孪生的数字空间规划工具,以加快社会经济从COVID-19疫情中复苏,并确保人员、商品以及服务的安全运行。
预测4
到2023年,60%的警察机构将使用包含视频传输和共享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工具,运用替代响应体系方法,构建全新数字化警务工作。
预测5
到2023年,80%的中型智慧城市将任命专职负责人来推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区服务要求。
预测6
疫情促使了私人交通的发展。在中国,公共交通运输正在复苏,私人交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促进。到2024年,30%的中小型城市采用新技术平台以增加对私人交通运输解决方案的管理与使用。
预测7
到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相关的投资将超过2,300亿人民币,重点投资于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广泛领域。
预测8
到2024年,高速互联网是人们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将有95%以上的城市将结束连接服务的鸿沟。
预测9
到2024年,40%的城市将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改善关键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的远程管理水平。
预测10
到2026年,40%的城市产品和服务将通过多元融合的数字化体验方式来提供,这将改变群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
IDC中国政府行业与智慧城市研究组研究经理詹墨磊表示:目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正在全面助力城市的感知、决策、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全面提高。未来,在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时代、智能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到更加以人文本、契合实际、规范升级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