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0年,物联网概念不断延伸发展,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近10年以来,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底层技术正不断完善: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向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步;5G、Wi-Fi6、LPWAN(低功耗广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取得突破,进而提高网络传输速率,扩大连接容量,降低功耗和延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底层核心技术创新发展。
消费物联网的现阶段:以增加设备连接量为主
随着智能硬件品类和IoT应用的丰富,物联网向多元的消费场景渗透,所谓智慧生活概念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消费物联网市场空间巨大。
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公布的数据,自2010年至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2%,2019年设备连接数量达120亿,其中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设备连接量为44亿(智慧家庭20亿,消费类电子产品12亿,可穿戴设备3亿,智能汽车3亿,其他消费类产品6亿)。综合分析业内参与者的布局,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是消费物联网目前的发展重点。
智能家居:2014年,谷歌以32亿美金收购Nest,踏出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的重要一步,这也推动了全球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同年3月海尔发布U+智慧生活平台,美的发布M-Smart智慧家庭战略,三星和LG也于CES上推出各自的智能家居平台。2017~2019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持续增长,成为爆款单品,围绕智能音箱和虚拟语音助手拓展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不同角色的企业纷纷入场,重点以跨行业合作及开放生态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
可穿戴设备:随着传感器、AI、AR等关键技术的迭代,可穿戴设备逐渐集成更丰富的功能,发展极具潜力。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3.365亿台,相比2018年的1.78 亿部增长了89%。在Apple Watch、小米手环等爆款产品的推动下,可穿戴设备更好地集成生物信息采集、健康检测、数据传输等功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同时为运动健康场景的发展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共享经济(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个人资产追踪、智慧娱乐、智慧养老等涉及智慧生活更多方面的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逐步影响消费者。
然而,消费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处于早期的探索和积累阶段,智慧生活、万物互联的理念固然吸睛,消费者业务的核心仍旧是把握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C端用户对于AI、IoT等创新技术抱有好奇和尝鲜的热情,更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如果相应产品未达到用户的期望值,那么后续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将会受到阻碍。以智能家居为例,智能音箱现有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仍差强人意,单一产品的人机交互本就不够自然顺畅,更难以作为中枢与其他智能家电产品形成联动;上海移远通信副总经理孙延明表示,目前智能家电的联网激活率不高,因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感、稳定、傻瓜式的连接才能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市场呈现碎片化、缺乏统一标准、用户隐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也影响了用户体验。
消费物联网:由智能硬件销售向数据服务升级
面向消费者的物联网业务主要包括终端设备销售、平台及设备连接服务、应用与解决方案服务等方面。
具备硬件开发和生产实力的企业具备较好的发展路径,发展初期,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发展自有品牌的核心产品,以智能硬件销售获得用户和营收。随着智能硬件品类的丰富,销量的提升,连接的设备数量增多,设备之间的连接与交互需求也在提升,建设提供设备连接与管理功能的平台是支撑消费物联网业务持续扩展的基础。
为了增强用户粘性,企业进一步发展消费者服务,构建开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及服务,进而拓展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及内容服务。智能硬件与应用服务形成合力,汇聚流量,积累用户数据,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
写在最后
“扩大连接 — 平台搭建 — 数据变现”是消费物联网业务发展的通用路径,目前消费物联网正处于设备连接数量持续增多,连接管理平台及开发服务平台初步建设(发展较成熟的企业)的阶段。提升智能硬件的销量并非最终目标,获取用户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并实现数据变现才是物联网业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物联网行业感兴趣的读者可关注亿欧智库即将发布的报告《巨头企业物联网业务布局研究》,报告选取阿里巴巴、亚马逊、华为、小米、苹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并横向对比他们物联网业务的发展路径、战略规划、技术能力、关键产品和核心优势,总结了不同角色的企业内在的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