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

蕴济YUNJI分享
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营销、服务端向设计、制造端深度扩散,工业互联网不断突破价值传递的平台媒介角色,逐渐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促进价值链的优化提升和体系重构。

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和工业制造的结合体,丰富了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它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互联网产业的后发优势和机械制造产业的规模优势,完全适应国内产业特点和发展水平,让中国制造业紧跟时代趋势,提前迈向智能化,以适应未来的国际竞争。

1、工业互联网的定义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在2012年由美国通用电气提出,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工业互联网概念全面推广开来。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由通用电气、思科、IBM、英特尔和AT&T等美国IT与制造行业龙头企业组成。工业互联网是具有开放性的全球化网络,将数据分析技术与仪器设备深度结合,是工业系统与数学运算、分析、传感器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互联互通相融合的结果,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全新的应用结构,通过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虚拟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各领域全面结合,实现智能交互,最终完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完成工业升级。安全,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提升主动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全面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

2、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

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营销、服务端向设计、制造端深度扩散,工业互联网不断突破价值传递的平台媒介角色,逐渐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促进价值链的优化提升和体系重构。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了全产业链环节,加速各环节数据纵向流动和交互,通过对数据深层次分析,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为企业创新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搭建起企业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无缝对接的平台,拉近了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距离,为企业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无缝隙传递服务提供了支撑,推动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

(2)工业互联网为不同企业搭建了信息共享与集成平台,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企业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方向转变。

一是制造企业以品牌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优势供应链资源,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扁平化管理,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

二是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导,通过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吸纳政府、科研、创客等资源,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突破创新中的孤岛局限,实现创新主体、创新各环节有机互动,为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是信息服务企业以提供制造服务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软硬件、企业、专家、知识、技术等各类制造资源虚拟化,在统一、集中的智能管理和运营基础上开展面向制造企业用户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

3、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机遇

一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部署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支撑。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互联网第二强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主体、技术和产业基础。制造业在保持总量第一的前提下,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融合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市场。

二是工业领域互联网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近几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国内互联网正从企业销售、交易服务向研发设计、产品生产、装备制造、能源供给全面渗透。众多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快速涌现,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了工业互联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更低成本吸引国际产业的双重挤压,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和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有利于加快创新步伐、化解产能过剩、平衡投资消费,将更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发挥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为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机遇,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

3.2挑战

一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侧重消费服务的互联网暂难满足工业生产性需求。当前,我国互联网服务侧重消费端,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开拓比较得心应手,而对工业企业市场缺乏相应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基因和工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创新强调开放、共享,而工业生产体系对稳定和安全性要求更为严苛,两者特性与体系难以契合,表现为现阶段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主要集中在下游销售和上游设计等环节,鲜少直接发生于生产过程。

二是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存在认识差异。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的影响,作为供需双方的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工业企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迷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工业领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或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或因缺乏对工业生产的足够认识而“不接地气”。既了解工业又熟悉互联网的融合性人才缺乏,也构成了障碍。

4、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展望

未来,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将融入全行业,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工业互联网将实现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重要性不断加深认识,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将会爆发性增长,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产品以及运营、解决配套方案也将有更大的市场,随之而来的专业工业互联网运营企业也将迅速崛起,形成新的产业。

(1)政府应起到推进、协调、导向作用。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对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政策及宏观规划的制定,形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专业人才吸引、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协调,督导相关政策从中央到地方落实推进,加强政府引导,通过政策倾斜推动在相关领域内形成多领域协同合作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2)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个工业互联网生态圈的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线上载体,平台建设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不断提速,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尚处在追赶阶段,需要加强政府引导,聚合国内互联网、自动化、制造业等行业内优势企业,构建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扶持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环节配套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形成成熟的工业互联网生态链。

(3)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健康发展。

工业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与国外相比,国内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存在技术防护能力较弱、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在意识上提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充分考虑网络安全问题,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顶层设计,大力推动网络安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问题。

5、结语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们应坚持贯彻利用工业互联网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决策,结合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开创制造业发展的新思维。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