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支持疫情防控攻坚战?

摆渡人
通过各平台公开的数据,已有志愿者基于公开需求数据爬取等方式建立资源对接平台,将医疗资源需求按照城市、医院、类别等维度分类呈现,通过数据抓取等技术手段,展示需求物资名称、需求数量、联系方式及物资运输方式等信息,并支持信息查询,同时在后台统计整体需求数据,时时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武汉肺炎疫情,受到举国上下极大关注。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一线的医护人员、施工人员、运输人员等多方协作,驰援武汉。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前国务院批准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一些省市更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春节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24:00前。这一科学举措,的确极大减少了人口流动率,为有效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隔潜在人群传播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2020中国年前夕的大疫情,无疑给全国人民的新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如何阻断疫情传播,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技术发展的今天,和17年前的SASR相比,数据的支撑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大数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百度指数的大数据中,公民在百度搜索的关键词,成为了人们最关切,最希望了解的内容。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新型肺炎+武汉肺炎”三大关键词搜索指数较之前日均值上涨近100倍,达到118万。同时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广州、北京等地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搜索的高频地区。

1月23日,百度指数显示武汉地区“封城”、“武汉封城”的搜索指数迅速上升,在搜索地域分布中,武汉都是排第一的城市。

封城后,武汉用户搜索最多是“84消毒液”“体温计怎么用”“n95口罩”等自我防护关键词。同时“试剂盒”、“核酸检测”是当地用户关注的重点,这些关键词与病情确诊有关,这验证了武汉医疗资源特别是试剂盒紧张的现状。

跟平时打发时间时的刷消息不同,在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面前,人们不只是需要第一时间被推送实时新闻,同时更有主动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因为这种时候人们的需求是非常明朗的,而搜索则是满足主动信息获取需求的第一工具,说到底,它可以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和知识,来回答人们心中的疑问。

大数据追踪人员流动

疫情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疫情相关人群动向”。在春节期间,随着人群的大规模流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加大。这时,疫情的防控监测尤为重要。通信运营商基于手机信号的漫游数据,再结合号码实名制的身份信息,理论上可以对疫区漫出人员进行追踪和监测,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防控疫情传播。

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迫在眉睫。

在1月28日央视《新闻1+1》,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连线白岩松时表示,专家正利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轨迹,追踪人群接触史,成功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为疫情防控提供宝贵信息。

广西大数据发展局就组织技术专家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对接数据需求,归集自治区公安厅、教育厅、交通厅、住建厅等14个单位的相关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统计分析,力求掌握病源地进入广西的相关数据,为防止疫情扩散、有效网格化防控提供大数据支撑。

而百度地图启动各类场景强提示,实时上线道路封闭信息,并推出公众场所人流密度大数据,引导公众提前避让防范;美团App、大众点评App等推出全国定点医院与发热门诊实时在线查询服务,涵盖全国103个城市发热门诊信息;360手机卫士加入了新冠肺炎患者同乘查询功能,用户通过输入日期、车次、地区,便可查询是否为已披露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行的飞机、火车或地铁……

大数据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各平台公开的数据,已有志愿者基于公开需求数据爬取等方式建立资源对接平台,将医疗资源需求按照城市、医院、类别等维度分类呈现,通过数据抓取等技术手段,展示需求物资名称、需求数量、联系方式及物资运输方式等信息,并支持信息查询,同时在后台统计整体需求数据,时时更新。

由于时间限制,目前已上线的无偿服务信息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标注联系方式、配送时间、服务区域、申请条件等信息,供医院、交通管制地区居民、大批物资捐赠者等申请使用。除此之外,也有平台归集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的酒店、为居民提供的义诊等服务信息,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相关物资对接平台将逐步完善,全国性物资调配平台也有望上线。

结语:

不同于2003年SARS的防控,在大数据等科技的助力下,防疫也成为了科技信息战。但大数据本身,其实也很敏感,涉及了许多用户的隐私数据。在保障公民隐私的前提下,用好大数据,活用大数据,才能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价值。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