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四届中国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大会数字政府主题论坛在京召开。来自相关部门领导、地方政府大数据局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围绕“科技创新”、“电子政务系统质量建设”、“政务云建设”、“政务民生大数据平台”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中央党校原信息中心主任郭英楼,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国家电子政务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荔等专家受邀出席。
论坛上,李荔主任发表了 “‘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高质量建设与运行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分享,以调研和实践为基础,结合了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的新技术、新举措;通过探讨“互联网+”环境下,政务服务质量赋能升级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质量提升的思路。
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的新技术和新举措
首先,李荔主任根据实地调研,介绍了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的新技术和新举措:政务服务大厅作为国家发改委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之窗、创新之窗、服务之窗,“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取得了以技术撬动政务升级大改革的显着成效,发挥了全国性示范和标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前店+后厂”的高效运转模式,实现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功能;
2)“实体+网上” 大厅。“一体两翼”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通过数据共享,跑出政务服务新优势;
3)“审批+信用”强化落实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之间的交互功能,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落到实处;
4)“制度+技术”实现阳光审批“零超时”。创新优化全过程跟踪、精准督办功能:距办理时限7个工作日,系统对承办人自动发出预警信息;
5)“标准+评价”,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了行政许可标准化制度体系,编制服务规范等标准,不断巩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互联网+”环境下,政务服务质量赋能升级面临新挑战
随着深入“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向纵深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注重从平台建设到效能建设,从“建平台”到“平台高质量建设与运行”的赋能升级,包括构建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的政务服务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系统来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用户和企业的体验感来直观考量政务系统质量等。与此同时,也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运行质量把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质量提升的建议和思路
李荔主任就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政务服务质量赋能升级面临的新挑战,对国家电子政务质检中心提出了四点助力电子政务系统质量提升的工作措施。一是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质量标准体系。高质量的核心内涵就是高标准,从点到面,从面到立体,逐渐建立电子政务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开展电子政务系统质检工作。从政策、管理、技术等多维度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展建设方案预评审、软件测评、绩效评价、整合评估、建设质量检测、运行质量检测等质检工作。三是研究质检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攻克新技术和质量难点,研发电子政务系统质量监督检验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政务系统大数据评估、区块链+政务系统评估、政务云测评等。四是从实践中总结出质量管控要素。基于电子政务质检工作的实践,总结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运行质量、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质量、政务云服务质量等的质量要素。
论坛最后,李荔主任提到,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要求和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国家电子政务质检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监管”的总体部署 ,站在第三方质量监督检验的角度,从政策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服务层面等多方位,多维度助力国家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质量提升,尤其在系统软件性能效率、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和交换、跨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等方面进一步为部委及各地政府部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