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Facebook发起了一项新的挑战,要求用户上传一张10年前的照片和一张今天的照片,标题是“衰老对你有何影响?”现在被称为“十年挑战”。包括许多名人在内的520多万人参与了这项挑战。紧随“鸟盒挑战赛”之后,“十年挑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关注。
Facebook 照片挑战赛被指用于训练面部识别算法
这一病毒式挑战背后的动机引发了猜测,用户质疑这是否是Facebook用于收集面部识别数据的一种策略。《连线》(Wired)杂志的撰稿人Kate O 'Neill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探讨了这样一种可能性:这不仅仅是一种与朋友分享的有趣挑战。
O’Neill说:“想象一下,你想要训练一种面部识别算法来识别年龄相关的特征,更具体地说,是岁月对人体外在特征的影响(例如,当人们变老时,他们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理想情况下,您需要一个包含大量人物照片的广泛而严格的数据集。如果你知道他们拍摄这些照片的固定时间,比如说10年,那事情就好办了。”
然而,许多人认为Facebook已经可以访问这些照片,因为这项挑战经常要求人们将他们的第一张个人资料照片分享给他们的当前好友。O’Neill认为,人们并不总是按时间顺序上传照片,并且很多人更喜欢上传例如卡通、家庭成员、动物、政治声明等等图片。在“十年挑战”中,通过你上传标明年龄的图片以及你在帖子中分享的其他给定信息,Facebook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你的数据。
根据纽约大学教授Amy Webb的说法,这种照片挑战是“机器学习的完美风暴”。 Webb目前正在写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操纵人类的新书。
Facebook坚称,他们并没有卷入这项挑战,也没有从病毒式传播中“受益”。这是一个由用户自己创造的病毒式模因。Facebook并没有开创这一潮流,而模因使用的是已经存在于Facebook上的照片。Facebook没有从这一模因中得到任何好处。提醒一下,Facebook用户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打开或关闭面部识别功能。
然而,在22亿用户每天上传数亿张照片的情况下,不能说面部识别算法不会从这样的挑战中受益。过去几年,Facebook一直在研究面部识别技术,比如给照片加标签,现在,即使你和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照片的人没有联系,也能识别你可能被加了标签的照片。所以即使你现在不使用这一软件,你的脸部图片依然会保留在这个平台上。
您可以删除cookies。您可以更改浏览器。您也可以将智能手机留在家里,”面部识别专家、乔治敦法律隐私与技术中心(Georgetown Law's Center on Privacy & Technology)执行董事Alvaro Bedoya表示。“但你不能删除你的脸,也不能把它留在家里。”
虽然Facebook使用这项技术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用于定向广告和个性化体验,因为这是他们的利润来源,但人们担心的是,如果他们出售或分享这项技术,该技术在Facebook之外会如何使用。Facebook目前表示,它没有计划让人们的面部识别数据在平台之外可获得,但没有法律阻止他们这样做,因此他们可以随时改变主意。
这并非不可能,因为亚马逊和谷歌都被发现分享自己的技术。谷歌照片使用该项技术不仅可以识别照片中的人,还可以根据照片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例如,如果你在你的照片中搜索“car”,它会在你的相册中找到算法识别出的每一张拥有car的图像。
谷歌最近因扫描和保存一名女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而面临诉讼,这名女性无意中出现在一名谷歌照片用户在其Android手机上拍摄的11张照片上。诉讼被驳回,因为原告没有遭受“具体伤害”,但这引起了人们对隐私的担忧,因为现在到处都有照相手机。
亚马逊向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出售面部识别技术,尤其是向奥兰多和俄勒冈州华盛顿县的警察部门等执法机构出售人脸识别技术,因此受到了一些批评。这可能是对公民隐私的重大关切。O’Neill说:“警方不仅可以利用这项技术追踪涉嫌犯罪的人,还可以追踪没有犯罪的人,比如抗议者和警方认为令人讨厌的人。”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脸是如何像即时背景调查一样与其他可用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平均每天被摄像机拍摄75次,而采用面部识别技术的人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虽然这有利于预防犯罪,可以保障人们的安全,但这是一个可怕的统计数字。
零售商现在利用这些信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识别出被定罪的扒手,并向损失预防机构发出警报。虽然这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但这也引发针对无辜购物者的主要担忧,即侵犯这些购物者的隐私。
朋友圈晒照片其实是在“晒”隐私
今年“五四”青年节,火爆朋友圈的“前世青年照”合成再次刷屏。不过,大家在热衷上传照片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个人信息有可能因此泄露,并成为网络诈骗的精准对象。
据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美图类App天天P图推出了一款民国范的头像模板《我的前世青年照》小游戏,凭借着其怀旧感十足、互动性强、设计新颖有趣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网友参与。根据天天P图对外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活动结束时,已经生成超过1.16亿张“前世青年照”。
电子商务中心研究分析师表示:“天天P图收集了用户照片,同时也收集了照片中的时间、位置等信息,能够对用户进行迅速定位,你的家在哪里,公司在哪里,五一节放假去哪个地方玩了等等。”
事实上,除了“我的前世青年照”外,每逢特殊节日,都会有一些第三方应用以性格测试、人品调查等各种“应景”的方式,要求用户上传个人信息。还有网友反映,一些火爆朋友圈的制作“高考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乃至“结婚证”以及“面相”等小程序,为求达到逼真的效果,往往要求用户上传个人真实照片、姓名、出生年月等重要个人信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天天P图这样的小游戏在微信生态中并不少见,而目前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为吸粉,采取互动游戏、个性分析等形式,并通过问答、调查等方式掘取用户个人信息,但没有对用户提示个人信息已被收集以及日后数据使用规则,如果收集的信息可形成用户数据画像并指向可识别对象,可能构成非法收集信息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成为越发重要也越发棘手的问题。尤其是“社交日常”——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而作为用户而言,在体验到社交网络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同样也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提高警惕。
如何权衡?
虽然脸部识别技术在寻求训练数据时会带来侵犯隐私的威胁,但是这项技术也确确实实带来一些好处。有一些很好的用例可以为这项技术辩护。这项技术让社交媒体有机会识别在过去10年里变性的人,这些人可能无法通过之前照片中的面部识别技术识别出来。最近,优步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该应用的面部识别无法识别一名跨性别优步司机的身份。这项技术可以帮助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面部识别技术在安全和警察工作中有很多应用。面部识别技术可以根据输入身份数据库的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帮助实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从横穿马路等相对轻微的违规行为,到更严重的谋杀嫌疑人和其他罪犯。仅仅意识到这项技术的存在也可以帮助阻止犯罪。
另一种最好的情况是,借助这项技术能够找到已经长大的失踪儿童。就在去年,新德里警方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在四天内找到了3000名失踪儿童。然而,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多大的年龄进行面部识别,以及用这种技术跟踪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有人说,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在科技的巨大便利面前,个人隐私确实贬值了。其实数据本身无罪。问题不在于数据是否被采集,而是数据使用时是否侵犯隐私,能否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大数据在被应用时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数据隐私但同时又要推动科技发展,需要国家立法,企业自律和个人防护共同发力,才能构建保护隐私和促进科技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