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热潮正席卷各行各业,当然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养殖业也不能“免俗”。以往,只要一到坏天气渔民便要成天成宿地盯着渔塘,十分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渔民无需再24小时死盯着渔塘,只需通过“互联网+”操控平台便可以实时掌握渔场的情况,十分方便。
绥滨县连生乡靠山渔场是一个基础设施陈旧、效益不佳的传统渔场,但只因一个“互联网+”操控平台的成功建设,就扭转了被动局面,并通过加大名特优鱼类品种放养比例实现了倍增效益,为早日把绥滨县打造成“北方鱼米之乡、辽金生态古城”作出了贡献。渔场场长孙胜福高兴地说:“同样是养鱼,这传统养鱼和‘智能养鱼’就是不一样呀!”
只用3年时间,连生乡靠山渔场就实现了从传统渔场到现代渔场的华丽转身。说起其中的变化,渔场场长孙胜福跟做梦似的。据孙胜福介绍,靠山渔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几十年来从来没有人改造维修过渔场,基础设施早已陈旧老化,多年淤积,池塘变浅,电力设施及渔场道路不佳等等,影响了饲养和垂钓等休闲渔业的发展。2016年,该县通过水产局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对渔场进行了鱼池改造和“互联网+”操控平台等一系列建设,使该渔场的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生产管理智能化、鱼病诊断远程化、水产品质量网上追踪化、水产品销售网络化。使渔场当年就实现效益30多万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2018年,加大名特优品种的放养比例后,让渔场不仅实现了高产、高效,而且还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需求。
孙胜福说,在渔场没上“互联网+”操控平台时,一到坏天气只能成天成宿地盯着鱼塘,既怕鱼塘水中的氨氮含量发生变化影响鱼苗生长,更怕溶氧量不够引发鱼大量死亡。随着“互联网+”操控平台在鱼塘的投运,不但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即使离开鱼塘几天,也能随时随地掌握鱼塘的情况。过去,靠山渔场信息闭塞,知名度不高,每年春天都出现卖鱼难的现象,鱼苗、鱼种销售压塘,给渔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秋天鱼的销售渠道过窄,等客上门,几万斤成鱼都要卖到上冻。现在,为解决这些问题,渔场安装了与“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相连接的“互联网+”平台后,可实时自动监管上传每个塘口的苗种、投入品和流通等信息,并通过平台上传信息,实时进行远程鱼病会诊。同时还可利用无线网络,通过手机控制投饵机、增氧机、监控设备等方式管理渔场。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信息上传,让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能了解靠山渔场的好种苗、好鱼,并且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易,扩宽了销售渠道。
“互联网+”操控平台建设为靠山渔场发展现代渔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尝到“互联网+渔业”甜头的孙胜福信心满满地说,在新的一年里,他将继续提高渔场建设标准,在保证养殖品种多样化、环境建设优美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同时,还利用品牌和互联网的优势,把渔场生产的优质鱼类卖出好价钱,把靠山渔场做大做强。
(原标题:“互联网+”让靠山渔场实现“智能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