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今我国很多省份都正在依托智能制造探寻转型升级之路,江苏省也不例外。日前,江苏省已经建立了庞大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提出到2020年,江苏将建成1000家智能车间。
“十三五”以来,江苏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创建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示范项目,攻克了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和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效明显、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持续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制造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这对于制造大省江苏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江苏省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江苏将建成1000家智能车间,创建5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试点创建1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25℃恒温,60%恒湿;没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也没有工人忙碌的身影。沉浸在黑暗里的智能车间仿佛陷入了沉睡,只留有数盏红绿信号灯在闪烁。协鑫集成的光伏组件智能车间内,一台台排列有序的机器实际上正在高速运转,不同形状的机械臂不停地重复抓取、翻转、移动等动作。
“‘机器换人’让车间的在线人力减少了60%,目前这个车间自动化率达92%,已经达到了‘黑灯工厂’的要求,也就是工厂关着灯,机器照样在生产。”张家港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说,试运行的统计结果显示,良品率超过99.85%,相较于传统生产线提升了20%以上。
与智能车间相比,智能工厂显然高了一个层级。江苏省正在全力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继续推进智能车间创建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打造智能工厂,开展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和智能制造领军服务企业的培育,整合更多力量推进智能制造。
以中天科技为例,在电力传输领域,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3年行动计划。其中,江东金具等12家企业纳入2017年智能工厂建设规划,中天材料厂等企业纳入2018年智能工厂建设规划。在未来的2—3年内,中天科技将构建智能工厂集群。
“工业4.0是一个总体目标,目前,我们有一部分工厂是3.5的,大部分工厂还处于3.0阶段。我们不会满足于现状,正在不断将工厂向3.5乃至4.0升级。”中天科技集团负责人表示。
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
推进智能智造,江苏一方面大力研究开发自主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和软件,提升智能制造自主支撑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组织召开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和对接会,推动制造设计企业、智能技术提供商、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服务商等产业链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构建智能智造生态体系。
吴江是江苏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目前,一批龙头企业开始联合国内知名院所、高校、协会,研究制定行业内的智能制造标准。吴江有3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2016年,亨通光电等5家企业获批国家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等项目。2017年,亨通光导新材料和国望高科分别入围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绿色制造项目。仅2016年,吴江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工业转型升级政策资金就超过3.7亿元。
常州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名城,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石墨烯等产业,已成为其标志性优势特色产业。全市现有机器人生产企业10多家,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近30家,其中,铭赛机器人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电子电声和制造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企业之一,金石机器人是国内首批研发和生产桁架式工业机器人的专业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桁架机器人制造工厂之一。
合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广大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加强战略性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2016年6月,在中德双方总理的见证下,南京市与德国工业4.0的核心应用研究机构Fraunhofer(弗劳恩霍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江北新区建立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为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个性化定制研究和实施方案,合力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平台。
研究院将德国技术+中国速度相结合,以中德技术合作的手段,推动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江苏省企业的智能制造基础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领先的。”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比如徐工集团和阿里云已经在做建设工业云的尝试;红太阳则提出综合型智能制造转型,围绕主业进行工业云和智能制造数据化信息化;南京的埃斯顿正在为南瑞集团这样的大型央企,提供制造系统研发和机器人定制等服务。
(原标题:从车间到工厂到示范区,庞大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