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联系,想比较一下腾讯金融业务和阿里金融业务的竞争力。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从小的方面来说,这是关于新兴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前景问题,从大的方面看,这是关系到中国金融体系发展60多年来,如何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和转型的问题。所以,我想和各位一起讨论一下。
一、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什么前景不大?
先说说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和阿里巴巴兴办的另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这几家新型民营银行是前两年获得牌照的,刚开始的时候,社会普遍对它们给予非常高的期望。特别是给传统银行非常大的压力,曾经有预言说,传统银行的实体网点,原先是市场获取和业务发展的最大资源,现在却即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提款机和代办处。有人认为在这样的竞争下,传统银行在个人零售业务方面,根本无力和微众银行这样的新型银行竞争,倒闭是早晚的事。
有意思的是,两年时间过去了,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好像很快就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消息,虽然余额宝、微信支付仍然高举高打,但是在银行这个主流金融领域,互联网银行明显后劲不足。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曾年博鳌年会上发言,指出了问题所在,那就是人民银行至今都没有给予互联网银行网上开户的通行证。虽然,在2015年底的政策中,同意开设二类和三类账户,但是并没有批准这些互联网银行开设最重要的一类账户,也就是存款账户。一家银行,如果不能吸收存款,那么无论怎样的金融创新,都没法根本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发展的空间自然有限。所以,请看这两年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也没搞出什么大的名堂,未来的政策如果不进行改变,这两家银行,依然只是有名无实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罢了。
二、BAT金融业务不能发展过大
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到更大的范围,分析一下BAT的全部金融业务,会发现这些年阿里和腾讯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断合围的金融业务体系。特别是阿里巴巴,发展金融的势头更加迅猛。作为现在阿里金融的主要平台,蚂蚁金服刚刚宣布的市场融资,获得的企业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这个估值已经超过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市值,在中国海内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前十。要知道蚂蚁并没有上市,现在的价值就高到如此,未来如果发行股票,将有可能再造另外一个世界最大IPO案例。
这就是市场对于蚂蚁金服这样的新兴金融企业的期待,有媒体总结,如果顺利的话,蚂蚁金服的模式将会是全球信用卡企业Visa,以及新型互联网支付企业PayPal,以及富国银行,以及嘉信理财,以及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Lending Club之和,这些企业目前的市场价值之和为5000亿美元,蚂蚁如果达到这个预期,这个世界上没有几家企业能够超过它。
蚂蚁金服有哪些金融业务不是重点,这里我想谈谈,市场上对BAT金融业务发展前景的期待显然过高了,严重高估了这些企业的未来价值。原因只有一条,它们都忽视了一个基本点,那就是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和中国金融政策。
金融是用来服务经济发展的,而经济发展是用来服务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如果金融某些部分的发展,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决策预期,有可能影响整体安全,那么这些业务的发展必然马上遇到天花板。
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的天花板在哪里?我想有两个已经很清晰了。
第一是垄断经营很难长远。中国的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赢家通吃的新阶段,直接的表现是阿里、腾讯、百度等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垄断结构,其他类型的互联网企业,只能成为参与者。这种形势下,BAT这三家企业就能够依托其垄断性的互联网接入规模,实现经营优势。微信使用量已经超过了7亿,余额宝账户达到3亿,支付宝达到近5亿,这些用户如果变成客户,已经远远大于任何一家中国的商业银行,甚至高于很多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和。这是BAT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大风险。因为Google、微软早就接受了反垄断调查,BAT之所以还能继续这样的垄断格局,也是由于近几年政策支持,如果一旦BAT的垄断达到一个边界,政策调整将如如来神掌,分分钟到来。
第二是金融安全不容挑战。我们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和中国国情的金融体系来支撑。这个金融体系必然是要符合政策要求,推动国家金融安全,至少是没有很多不确定性风险的体系。这样,对于谁能成为核心的金融参与者,谁只能作为经济发展的补充,就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中国经济发展就像万花筒,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概念接踵而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发展到何处?BAT能走到哪里?祝我们都能冷眼看世界,多喝凉白开,预防燥热,保持健康。
(本文作者介绍:知本咨询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开发银行特聘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