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助力下,“高智商”小镇崛起

宜兴日报
佚名
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物联网的出现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物联网无所不能。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其农业方面的应用也...

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物联网的出现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物联网无所不能。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其农业方面的应用也越来也广泛。

2017年12月24日夜间,室外寒气逼人。杨巷镇的农户毛建伟不出家门,根据手机上显示的物联网大数据实时信息,对番茄“智能大棚”发出加温指令;镇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曹爱民,通过家里的电脑就对镇区所有路灯、垃圾桶、窨井盖进行了远程监控、实时处理……

自2016年11月17日,杨巷镇政府与中国电信宜兴分公司联袂打造宜兴市首个“特色物联网小镇”以来,随着种植养殖、城镇管理等子项目的竣工投用,农业生产靠经验、城镇管理靠人力的传统习惯正在这里悄然改变。

最近,杨巷镇的市国群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国群特别欣慰,他们合作社的“宜皇牌”有机大米,获得了首届“无锡好米”金奖。曹国群说:“种出金奖米,多亏了中国电信宜兴分公司和杨巷镇政府共同承建的水稻田里的传感器。”

“竖根杆子就能预知温度、湿度、水位、虫害?就能自动开启水泵阀门、调节田间水位?就能自动点亮杀虫灯?靠得住吗?”曹国群说,电信公司技术人员建议他在稻田装传感器时,自己并不相信,但事实证明,这些承诺都已成为现实。“比经验更精准,比天气预报更及时!水稻平均亩产比往年提高了5%。”中国电信宜兴分公司ICT业务中心副主任钱安道出了其中的秘诀,原来,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都能及时传送到南京农业大学稻田研究所,由专家进行综合研判,并作出农田生产管理建议。“它们既可以呈现在杨巷镇的物联网监管中心平台上,也可以传到农户手机上。即使农户在外地,也能随时进行田间管理。”

优质稻米产业是杨巷镇的农业优势产业。如今,杨巷镇实施的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水稻种植管理、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这也成为2017年杨巷镇实施的宜兴市农村一二三产业(稻米)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成功运营的重要保障之一。该镇农服中心副主任舒蟒说,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大米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大米智能化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

物联网技术还助力创新了城镇管理。“你看,这只中桥路上的窨井盖可能移位了,我们平台上报警了。”2017年12月22日,在杨巷物联网小镇中心机房,镇公用事业办主任曹爱民点击鼠标,向记者介绍物联网智能窨井盖的使用功能。他说,窨井盖被盗或被雨水冲击移位,极易导致安全事故,是城镇管理中的棘手事。从2017年4月起,杨巷镇会同电信部门在镇区的98个窨井盖上安装了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这批智能窨井盖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窨井盖下方带有传感器,只要窨井盖倾斜程度超过30度,就会自动报警。如果窨井盖遭人为移动或破损,相关信息能及时传输到物联网管理系统上,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像这样的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已涉足杨巷镇区垃圾桶管理、路灯管理、机动车停放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国电信宜兴分公司杨巷支局局长宗懿说:“这样的智能窨井盖、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和能源。”他举例说,以往要管控镇域范围2000多只路灯的开关时间,必须根据季节变换,通过30多个路灯控制柜进行人工调整。一个管理者要调整所有路灯的开关时间,一整天都不一定搞定。利用物联网系统后,通过电脑设定路灯开关的光照度参数,就能实现路灯的即时自动开关。一旦出现路灯断电等异常情况,传感器还会将相关信息传递到物联网监控平台。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实现路灯故障报警、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大幅节省了电力资源和维护成本。

点手机种庄稼,用电脑管城镇。这样轻轻松松完成繁杂工作的设想,正在杨巷镇逐步成为现实。在物联网技术的助力下,一个“高智商”的小镇正在展露芳容。

(原标题:物联网赋予杨巷镇“高智商”)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