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交通出行一直是市场火热、资本聚集,从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无人机通勤的兴起,人类已经利用了地球的每个角落满足出行需求,一片繁华的背后也滋生大量隐患,“合规性”则是问题集中爆发区。相比于路面交通的较成熟法规来说,空中法规刚刚起步,无人机成了“无人管”,闯入机场、干扰军事飞行等新闻频现。
“无人管”的乱象必须重拳治理。因此在两会上,至少有4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提出了有关加强无人机监管的建议,涉及到建立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和规定、实名制购买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长梁志毅表示,无人机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实施犯罪,应建立起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加强监管。
厂商建立禁飞区 从源头杜绝犯罪
从用户角度来看,大部分都是用于娱乐和航拍需求,无人机配备的摄像头只是为了判断大致位置,其清晰度和精度有时难以达到精确定位要求。更多爱好者则是认为飞行就像“放风筝”,只是简单“走一回”不会闯入禁区或影响其他飞行器。
在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时,更应该从无人机产品出发,利用技术手段将一切可能扼杀在摇篮中。产品出厂时应该配备定位系统和禁飞区设置,保证飞行路线合法合规,即使用户误操作或心怀鬼胎,也能被技术手段挡在门外。
作为无人机市场的主流生厂商,大疆创新日前发布了多边形禁飞区策略。从官方发布的新闻稿中看到,禁飞区策略为“以机场每条跑道的两端为圆心、半径为4.5公里的圆形区域,由两个圆和边缘连线组成的平椭圆”。
具体来说,飞行器无法在禁飞区内起飞;从外部接近禁飞区边界时,将自动减速并悬停。如果在无GPS信号状态下进入禁飞区,无人机获得GPS信号后将自动降落。”
此外,还设有30米、60米和120米的限飞区,大疆方面表示将会逐步在所有产品中适用此次禁飞区策略。
针对近日热议的无人机解禁模块和黑飞乱象,大疆方面表示,官方并不知道类似行为,大疆方面队产品出厂有严格质量把控,一直以严肃态度对待。另外,也有调查表明,安装解禁模块等违规行为多是经销商自行安排的,类似零配件也并非出厂原装配置,而是另行从其他渠道获得。
除了大疆之外,多家协会、企业开发和无人机监管相关的监控系统。例如青岛云世纪2015年就开始研发并运营的无人机管理系统U-Care和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的协会AOPA主导开发了名为优云(U-Cloud)的低空空域民用无人机飞行管理系统。
这一澄清表明,厂商在出厂配置时基本考虑到飞行合规性和航线设置问题,利用定位技术把禁飞区剔除在外。之前频繁曝出的无人机闯入机场影响飞行类的事件则是由于消费者自行改装或产品未设定禁飞装置导致。
飞得更高更要飞得合法
厂商把产品设计做到尽善尽美,只是第一步。而行业监管和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才是根本保证。据了解,很多正规厂商都会在产品上设计精准定位GPS系统,减少闯入禁区的可能,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将厂商的技术提升与管理部门的制度建立联合起来,市场和监管两端发力、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让天空回归平静。
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对于管控无人机飞行的规定,主要包括2009年以来陆续颁布的《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低空域使用管理规定》等规定。
此外,为了更好地规范无人机操作,2013年1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下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00余家无人机训练机构,取得执照的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为5047个。
无人机产品设计是厂家的职责,而用户则需要获得执照资格或经过培训才能操作,这样在使用中会建立守法意识,减少黑飞操作。
据之前的报道,大疆也成立了慧飞培训中心(UTC),提供航拍、巡查、植保等多个行业应用的操作培训,也取得了国家认证资格。培训中心主要针对行业应用和其他专业级操作培训,一般普通用户或许很难想到需要参加培训、考取驾照才能“飞”。这或许意味着,培训中心的未来市场潜力亟待挖掘,润物细无声地向普通消费者渗透培训意识,像重视汽车驾照那样对待飞行驾照。
无人机市场的大门一旦开启就不会关闭,正如同人们从未放弃过翱翔蓝天的梦想一般,短暂的彷徨与困惑并不会影响整个无人机市场的发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革新与突破,更多实用性应用的登场,将极大刺激终端消费市场对无人机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而无人机培训的大门也悄然敞开,监管落地从侧面激励正规厂商继续前进,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