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地改变着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会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工会是新时代工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全力打造普惠而智慧的工会工作服务新模式,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工会”的优势,实现工会会员与工会组织快速高效的联系与互动,构建职工群众与工会组织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工会保障新格局,不断拓展工会服务的新空间。
中山市总工会拟依托广东省总工会实名制数据库,整合重构、升级、扩容现有新媒体资源(网站、微信、微博)和线下服务工作,加强网上宣传引导,管理服务、数据分析等工作,实现本市工会系统、职工会员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和深度利用,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的为职工群众和领导决策服务。
智慧工会是中山市总工会为加快改革创新而提出的鲜明而具体的发展目标。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中山市智慧工会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实现工会服务职工的全天候、零距离;实现各级工会网上工作的全覆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通过建设本系统,拓宽了服务职工的渠道,实现了工会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让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有实实在在获得感,让工会干部在工会改革中强信心增能力,争做工会改革实干家,争当职工群众娘家人。
二、建设目标
1.完善智慧工会数据库建设,形成工会系统信息资源目录
完善工会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活动数据库、普惠数据库和与省总工会、市政数局及第三方服务公司数据资源融合共享的智慧工会数据库建设,形成工会系统信息资源目录,实现主要信息资源的统一调度和有效共享、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满足工会业务工作需要,为工会形势分析、综合监管、宏观决策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构建普惠服务新体系,提升职工获得感
随着“互联网+”的拓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职工普惠服务新体系,加大职工困难帮扶、法律援助、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普惠工作力度,实现服务对象从困难职工、困难劳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向全体工会会员转变;实现服务手段从单一依靠工会资源向整合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转变;实现服务方式从传统集中式为主向日常化、常态化、网络化、即时化服务转变,切实提升职工获得感。
3.提升工会“线上”服务水平,“零距离”服务职工
整合全市工会的网站、微信、其他新媒体平台等资源,从工会权威信息的收集、发布和解读,职工咨询、互动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三大方面来提升工会“线上”服务水平,打造“接地气”工会和阳光工会,真诚服务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力争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真正做到“零距离”服务职工,打造服务型工会。
4.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高效精准服务职工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加强工会大数据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的共享与综合分析应用,实现工会数据的保存、分析应用和深度挖掘,并从关联的数据信息中发现问题、判断趋势,从而为市总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会组织和会员统计分析、职工网上办事统计分析、会员普惠及活动统计分析、工会经费收缴情况统计分析等。
三、建设内容
中山市智慧工会信息化系统建设内容,一共有职工普惠服务平台、基层工会工作平台、工会业务管理平台、工会新媒体工作平台等四个平台和大数据对接、网站建设等8项。服务好职工群众始终是“智慧工会”普惠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通过构建更加顺畅的工会服务纽带和桥梁,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动态,收集职工群众的心声和建议,对职工群众的疑惑和困难给与第一时间的解惑和帮助。掌握了信息化的纽带和桥梁,也就实现了与服务对象更近距离的触达,实现了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普惠服务原则。除了满足职工大众的需求以外,通过对工会工作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研究,挖掘出职工内部更加个性化的群体特征和需求,进而根据这些特征和需求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提高工会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会普惠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市总工会搭建智慧工会信息化系统,打造“中山工会数据大脑”概念,实现市总与23个街镇总工会互联互通和数据实时共享,是坚持大数据思维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打破了各业务部门数据、信息壁垒,整合三个工作业务平台搭载一个可视化数据大屏,用户通过一键切换角色权限登陆不同业务平台。工会管理员一键登录实现一网统管多项业务流程办理。从以下几点重点突出中山智慧工会一网统管云平台的优势:
1.完善的工会组织架构建设
在组织构架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和5G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建设中山市总工会职工会员数据库,实现对广大职工会员的实时动态服务。建立中山市总工会对各级工会的平台操作设计、工作统筹、协调推进。
2.深入工会工作业务,实现一网统管
打开工会联系服务会员的新窗口,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项目,实现服务对象从特殊群体向全员覆盖,服务职工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集中体现了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改革成果向职工延伸。
3.注重实名制会员,整合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普惠服务:
利用实名制会员数据库,整合多渠道资源,以线上线下多种富态形式对区域性、行业性等不同领域职工会员进行普惠服务。
5.系统可集成、开放可扩展
各系统具有开放、灵活、符合主流标准的集成架构,能够与政务云等其他各相关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整合和数据共享。
6.前瞻可靠、整体推进
充分考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实际,对整体架构具有前瞻性和整体性的设计,统筹规划、统一设计,保证整个系统的统一和数据的一致。对于各系统应采用高可靠性设计标准。应具备在现有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应具有长期可靠和稳定工作的能力;应具有合理的冗余能力及灾难备份能力,为各系统的高可靠性目标要求提供匹配的基础环境设施条件。
四、实施效果
通过建设该系统,更好地实现以下成果:
1.坚持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组织和指导各级工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突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能。把维权作为维稳的基础,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权,注重通过集体协商等方式协调各方利益,帮助职工通过合法渠道、正常途径,合理伸张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坚持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维护和发展职工利益,重点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利益问题和实际问题。
4.拓展工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企业、行业、街道(乡镇)、工业园区等为主阵地,打造工会工作服务品牌,开展网上工会工作,创新活动开展和工作评价机制,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扩大影响。
5.加强工会组织的规划建设和指导。制定全市工会工作规划、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改革、创新工会工作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加强劳动关系的调查研究,加强全市工会工作的督查和考核。
6.按照法定程序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职工的机制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