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过程中,面临的居家独处安全问题、医养结合共性需求问题,数字时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等痛点问题,以及政府侧存在的“重点老人精准关爱难”、“养老服务资源整合难”、“应急事件处置闭环难”等难点问题,运用物联感知、语音智能、自然语言理解、强化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了身体体征、水电气、活动轨迹、日常饮食等安全预警模型和健康、政务服务、生活助理等知识体系,构建了1个科技乐老智能中枢,面向居家及社区养老老人提供安全守护、健康管理、政务服务、便捷生活、情感关爱、康复辅具六大服务应用,形成“1+6”科技乐老智能服务的整体性解决方案。通过“前端融合感知-精准研判-实时调度-考核评估”的应用闭环,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老人居家安全守护、应急事件闭环处置;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关怀服务,满足老年人对于健康晚年的强烈期盼;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构建实现老年便捷生活的有效落实路径,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坐席和人工坐席,让老年人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就能便捷获取所需的生活及办事服务。
一、实施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截止到2020年11月,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86.60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300.27万人,占21.66%。老人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的叠加现象逐步蔓延,疫情当下独居老人应急突发事件频发,老年人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信息化服务的操作门槛让长者们望而兴叹,然而我市在对重点关爱群体服务的基层工作中,大多数还是采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第三方服务机构定期上门服务的模式,服务频率较低,工作人员需求量大,难免出现遗漏情况,基层信息化支撑能力不全,智能化服务手段缺失。种种社会现象考验着天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施目标
目前天津市正在区县进行全面推广,最终将纳入全市40万重点关爱老人,为全市老人提供重点关爱服务。
在全国其他地区,包括山西吕梁、广东广州、山西西安、安徽合肥等地市区县都在进行部署构建准备。
三、建设内容
1、总体思路:建设秉承“需求出发、资源整合、结果导向”的整体建设思路进行建设。
从需求侧和管理侧两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老人及子女关注的是“更精细的健康管理、更全面的生活服务、更及时的应急保障”,在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从安全守护、健康关怀、政务服务、便捷生活、情感关爱等服务方向进行充分设计;
从服务管理机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更精细的重点关爱人群管理、更完善的闭环管理、更优质的综合服务”,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依托智能化回访的手段提升城市服务闭环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充分整合相关数据资源、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对应的管理资源,分析形成老人需求画像,结合综合性服务资源,通过语音交互模式,让老年人便捷获取所需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分为三大部分:
(1)数据整合,整合数据包括:老年人基础数据、居家安全数据、老人健康数据、服务订单数据、社保数据等。
(2)服务资源整合,将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与热线服务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通过人工智能客服中心,定期向老人宣贯国家、地方养老政策、补贴发放、适老服务等重要政策信息,让老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政策变化信息,方便老人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同时,将智慧养老服务与社区基层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日常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3)管理资源整合,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所需配套板块进行充分整合,包括医疗板块、养老板块以及家庭医生等。从结果导向出发,打造成全国多元化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典范,为政府主管部门或运营单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针对老人的智能服务流程机制;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精准为老服务方式;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了完善的智慧化适老服务,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四、实施效果
目前平台已完成与“天津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对接,形成事件处置全闭环,目前已覆盖滨海新区、红桥区、武清区、西青区、南开区、东丽区、宁河区共32881户重点关爱人员,开展6059次水电气异常预警、31199次日常关怀随访,累计外呼次数高达146810次,共处置告警事件17561起,显著提升了重点关爱人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社区管理工作者提供更为高效和便利的工作模式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重点关爱群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显著的应用成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并获得新闻联播、外交部等诸多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