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信息化系统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所涉及的种植区一般是采用人工浇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操作人员需要手动操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且不能根据浇灌情况及时的开关设备。
可视化系统以及各灌片下的各轮灌组细部控制器件,精准灌溉的标准延伸到每一个轮灌组甚至每一株作物,通过视频监控农作物生长状态、严格控制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内的用水量,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控制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内的追肥、追药的计量,再根据经年统计的农作物施水等数据(大数据)进行分析,逐步优化农作物的水肥施用比例甚至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与传统的灌溉模式相比较,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的实效性。经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与过去的土渠灌溉模式相比较之下,采用喷灌模式节约的水资源可达到30%~50%,采用管道运输可达到30%左右,而采用微灌模式的节水效率最高可达到70%左右,而节水效率最高的则要属膜下滴灌,该模式的节水效率可达到80%。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灌溉的适量上,保证农作物用水的同时,也保证了作物创造的经济价值以及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民的增产和增收。其主要优势和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一、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保证项目区内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除害兴利,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保障区域作物产量。
✦项目实施后,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做出调整,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从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进而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
✦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村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来源,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后,使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比原来明显减少,将部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第三产业。
二、经济效益
✦节水。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水肥相融合,通过可控管道滴状浸润作物根系,能减少土壤湿润深度和湿润面积,从而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通常可节水30%-40%。灌水均匀度可提高至80%-90%。
✦提高肥料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先将肥料溶解成浓度适宜的水溶液,采取定时、定量、定向的施肥方式,除了减少肥料挥发、流失及土壤对养分的固定外,实现了集中施肥和平衡施肥,在同等条件下,一般可节约肥料30%-50%。
✦提高农药利用率。采用水肥一体机技术在浇水施肥的同时将专用农药随水一起集中施到根部,能充分有效发挥药效,有效抑制作物病虫的发生,并且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
✦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缩减人工用量,极大的减少人工成本,减少50%-70%人工成本。
三、生态环境效益
系统实施后,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提高水的利用率,不仅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其生态效益也是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为:
✦根据农作物的需水状况,适时适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溉后地面比较均匀湿润,同时减少退水对周边和下游环境的污染。
✦通过节水灌溉,还可以调节田间的小气候,增加附近地表层的空气湿度,在高温季节起到凉爽作用,有利于作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实施高效节水建设项目,主要是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粮食单产稳步提高。而项目区及周边邻近地区没有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优,所生产出的农产品是优质、无公害,商品性好的。
用户综合评价:
✦高效节水项目对提高农作物的产值具有增长增效,确保农作物的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效节水项目区具备建设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条件;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具有可操作性。
✦高效节水项目按田、水、路综合实施的灌溉系统采用信息化建设实施,兼顾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
✦管理措施严密,采用现场经济规律来运作,实行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等制度,完全能确保项目成功建设。
✦运用该系统,能进一步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和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提升种植企业及种植合作社智能化管理效率,对接农产品追溯系统、电商系统提高农作物附加价值。
✦项目方案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建设内容合理,切合实际,资金计划安排合理,经济、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