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拓展新赛道,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胡锦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科技的集大成者,正逐步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生活,作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星,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拓展出一条全新的赛道,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文来自工联网iitime,作者/胡锦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科技的集大成者,正逐步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生活,作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星,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拓展出一条全新的赛道,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它们不仅具备高度仿人的外观和动作,更在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为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明确将机器人技术纳入前沿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并提出要解决机器人应用到制造业在智能控制、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性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又将工业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工信部也在2023年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等十大应用重点领域,推广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在政策的促进作用下,我国相关的产业布局也正在提速,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71.67万家,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在制造业领域,人形机器人正逐步替代传统工业机器人,成为生产线上的新主角。

近日,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入职”极氪工厂,Walker S Lite也成为国内首个在汽车工厂全流程执行搬运任务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可以在搬运15公斤箱子过程中实现稳定行走,使其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物流领域的运输任务中。而且通过配置不同的末端执行器,Walker S Lite还能执行物体搬运、质量检查、化学品处理以及装配等任务。而在安徽合肥的蔚来的总装车间,受过培训的机器人有条不紊的在生产线间穿梭,熟练地完成了车门锁质检、后车灯盖板质检、安全带检测、贴车标等工作,通过与人类的协同配合,完成重复性劳动极为繁重的工作。

此外,随着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的方向上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近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最新研发成果:中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RRMM及双臂协作系统RTACS。据悉,多模态模型(RRMM)能使机器人理解推理抽象的语义指令,并调度双臂协作系统(RTACS)执行任务,使人形机器人能融合图像、语义、力感知、环境感知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生成任务并执行任务,让人形机器人从“预设摆拍”“遥控操作”进化到拥有更强的“大脑”和自主执行能力,进一步增大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应用的想象空间。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复杂的技术难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确保人形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制造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