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农业Insights”,作者/农业产经评论。
数字农业Insights认为,中国农业正在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这将加速规模化进程,这个过程中也将重新塑造产业价值链,并催生培育新的市场机会,农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年龄结构变化
数字农业Insights认为,农业中最为基础、根本的结构是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劳动力结构是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出农业部门,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尤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村就业人数从2012年3.89亿人下降到2022年的2.7亿人,下降幅度超过30%,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2012年的33%下降到2022年的24%。
同时,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较高。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7%,达到国际上对老龄化定义的标准(国际上一般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老年型人口)的标准),且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严重。
展望未来,胡雪萍、解安等相关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间节点),中国农村劳动力将呈现出规模减少、老龄化比重加大的特征,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较2020年下降25%~40%。
双重规模化与农业现代化
双重规模化路径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退出,带来了弃种、撂荒等一些问题,但也变相驱动农业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无论是经营规模化还是服务规模化。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超过5.55亿亩;服务规模化方面,全国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4.1万个,服务面积近18.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且在配套制度、基础设施、科技供给等因素推动下,这种规模化还在加速:
●配套制度方面,政策在促进土地流转、探索进城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方面日益完善健全;
●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农业专用遥感卫星、5G通讯等方面投入力度很大,覆盖范围较广;
●科技供给方面,公共与私营部门在生物科技、农机装备、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并取得相当成果;
重塑产业价值链
首先,规模化会重塑产业价值链。规模化经营会减少与上游投入品渠道、下游零售渠道连接的中间环节,这会直接冲击大量的中间组织:农资零售店、经纪人等。同时这种冲击也将加快上下游的企业的集中度。
其次,规模化经营可以与上下游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订单农业、一体化等模式比重将加大。
催生培育市场空间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规模化经营在要素投入(减肥、减药、绿色投入品施用等)、科技采用(改良品种、机械化、数字技术等)、生产(降低成本、标准化生产等)等方面相比小农经营均更有积极的影响和效益,同时规模化经营对农业保险、信贷、市场咨询、品牌等服务要求更高,这无疑培育了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