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报”,作者/蒋安昊。
日前举办的2023年赛迪学习论坛第五期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刘权就数字经济相关话题发表演讲。刘权认为,国家、企业、个人都需要找到自身成长的“第二曲线”,而数字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第二曲线”的必由之路。
刘权认为,数字时代具有三个特征,即数据透明、全员可信、身份对等。数字经济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能提升社会经济效率,是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赢的重大机遇,受到了各主要经济体的高度重视。
刘权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化变革的核心要素,90%的变革性转变主要依赖于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单一的数据不成为资源、也成为不了要素。数据要成为资源、成为生产要素,就要经过要素化过程,即数据需要经过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和分析等过程,成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在生产、营销、决策、管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据只有转化后才有价值。他强调,数据要素价值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数据要素价值化是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并通过各类手段让其参与到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数据要素价值化是将数字化技术和数据转化为实际资源、资产和资本的重要过程,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要素价值化可分为三个递进层次: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
不过,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价值化仍面临四个问题,即理念转变难、数权清晰难、数据交易难、数据定价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数据要素价值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存在“不愿”、“不敢”、“不会”等现象。一是对信息化到数字化认知滞后。信息化是将物理世界事物映射到虚拟世界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管理手段,以流程为中心;数字化是将复杂的难以计算的信息通过一定方式转变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0和1),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过程,以业务为中心;智能化是机器具有思考能力,可以进行决策。从数据维度、应用维度、管理维度三个方面看,信息化与数字化都存在诸多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数据与数据资源的异同。二是数据到数据资源技术路径难以适应,从数据到数据资源还需要解决理念、技术、管理等问题。
第二,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尚不完善,降低共享共建效率。一是数据权属问题复杂。数据权属问题是数据要素流通、共享、价值化的前提,目前,现有主要互联网应用是Web2.0架构,数据主要由大型科技公司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掌控,中心化管理模式使得个人难以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据,导致数据确权问题严重。二是数据流通缺乏有效的机制。现阶段,我国数据资源化、资产化等过程尚未完成,数据作为资产或商品直接进行流通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激励各方参与流通的体制机制尚不具备,保障参与各方权益的共识还未建立,各方之间信任建立缺乏规则指引,使各方望而却步。
第三,数字要素产业化平台垄断现象严重,阻碍价值释放。一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平台经济领域诸如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自我优待”“扼杀式并购”等损害竞争、创新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频发。二是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数字贸易领域易形成垄断结构,垄断平台横向无限拓展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利用自身垄断优势扼杀创新能力、破坏市场秩序。
第四,数字资产交易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产业发展进程。一是数字资产交易成本高,传统数字资产交易方式中,中心化机构通常向商家收取较高手续费,如在国际贸易中通过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处理的跨境交易存在处理时间过长、手续费成本高、汇率兑换损失等问题。二是不同支付平台间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低,不同支付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各支付网络间互操作性低,不同国家间支付网络更是难以实现互通。同时,安全性和隐私问题一直是中心化机构备受诟病的原因,用户信息隐私严重依赖中心化机构信用,缺乏对自身信息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