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的“颜色革命”仍将继续

鲸落商业评论
在智能手机这片创新者曾经的伊甸园,技术创新的“低垂之果”已经摘完,为了维系“创新者”最后的尊严,各大厂商无奈地翻阅起了字典,探寻于各种汉字的排列组合之间,最终让手机的颜色命名越来越卷。

QQ截图20211119092508.png

本文来自品途商业评论,文/鲸落商业评论。

赶在618来临之前,在即将过去的5月,各大手机厂商集中发布了一批试图走量的中端机型。

而不知你是否留意,如果说高端机型的主打卖点是先进科技,那么中端机型的主要卖点居然不是性价比,而是颜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颜色,或者再准确地说,是对颜色的命名。

譬如,不久前OPPO发布的中端旗舰机型Reno 8,有6款不同的颜色,名字起得飘忽写意,不明觉厉,三款纯色系分别叫漫游灰,逍遥青,暗涌黑;三款渐变色的名字更是堪称意识流,分别叫夜游黑,邂逅蓝,微醺。

这再次印证一个观点:在智能手机这片创新者曾经的伊甸园,技术创新的“低垂之果”已经摘完,为了维系“创新者”最后的尊严,各大厂商无奈地翻阅起了字典,探寻于各种汉字的排列组合之间,最终让手机的颜色命名越来越卷。

色彩命名法

人类给颜色起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814年。

在那个尚无法用照相机将肉眼所见之物记录下来的时代,那一年,有人尝试用动植物乃至矿物作为参照物,创造出一套标准化的色彩术语,用以描述不同颜色的色差,这就是著名的《维尔纳色彩命名法》(Werner’s Nomenclature of Colours)。

这本手写体的书籍里关于色彩的定义像诗一样美,更重要的是,它还非常实用——动脉血红,天鹅绒黑,翡翠绿,郁金香黄,脱脂奶白,借助这样的类比,人类能很直观地在脑海中建立与某个自然界事物的联系,完成对陌生颜色的感知。

QQ截图20211119092508.png

如今一晃两百多年过去,在给颜色命名这件事上,在手机厂商的带领下,人类已经走得很远——据统计,国内十大品牌当前在售的手机,足足有近270款配色名称。

一款黑色的手机,既有可能叫墨黑,雅黑,耀黑,也有可能叫月夜黑,萤石黑,陶瓷黑,石墨黑,夜影黑,秘境黑,甚至有可能叫黑曜武士。

一款白色的手机,既有可能叫锦白,凝白,独白,也有可能叫梦幻白,星钻白,丝绒白,陶瓷白,月慕白,冰岛白,甚至有可能叫时空独白。

一款蓝色的手机,既有可能叫水蓝,潜蓝,雾蓝,也有可能叫天际蓝,极光蓝,星河蓝,冰晶蓝,曙光蓝,幻影蓝,甚至有可能叫微澜浩海。

与“动脉血红”这种散发着浓郁“古典主义”气息的命名方法不同,手机颜色命名的目的,早已与实用性无关,它更多是在人们内心深处唤起一种“这款手机很有格调”的情绪,以加速购买过程。毕竟,拜汉语的博大精深所赐,任何一种“有空灵感觉的名词+颜色”的排列组合,都能给人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像星环紫,太空灰,蜜桃金,丹霞橙这类带有特定颜色指向的命名,还停留在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现代主义”,那么像冰岛恋歌,浅梦星河,荣耀密码,融雪之光,赛博金属这类谜一样的名字,则带有明显的抽象特征,堪称色彩命名法的“后现代主义”,你很难单纯从字面去揣测它们所代表的配色。

当然,如果你去问手机厂商,为什么要给手机起这么后现代的名字,他们会声称,每款颜色的名称,背后都有“灵感”支撑。但我总觉得,命名颜色这种事完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因为这完全是一个输入配色、输出名称的排列组合过程,本质上类似于汪峰老师作词,可以放心大胆地交给人工智能。

手机“变色”简史

很多人早已忘记,在最初的功能机时代,手机只有一种颜色:黑色。恰如老亨利·福特那句著名的戏谑:“顾客可以选择他想要的任何一种颜色,只要它是黑色。”

这种荒诞的局面,直到1998年才得以改善,那一年,昔日巨头诺基亚发明了换壳工艺,人类诞生了第一款彩壳手机:5110。该系列配备了7种颜色的外壳(当年的人们很本分,没有给这些颜色起稀奇古怪的名字),且前后壳可以同时更换,这在新世纪之初引领了一波彩壳手机浪潮。

QQ截图20211119092508.png

后来,随着一体机全面替代了可拆卸手机,这一波换壳潮戛然而止。一体机的机身材质从塑料变成了玻璃面板和铝合金,当时的人们对这些材料的着色工艺远不如塑料成熟,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手机变得黯淡失色,退化为黑白两色。

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iPhone第一次推出了新配色“香槟金”——也就是著名的“土豪金”。之所以是金色,背后也有现实因素的考量,金色是当时最容易电镀的颜色,这项技术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准,这也是为什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当iPhone发布新颜色,都会吸引很多人来分析它又用了什么新工艺。

再后来,卷成一片的国产手机,接过了色彩研发的大旗,且玩出了更多新意,譬如从2018年起,国产厂商击碎了“手机必须是纯色的”根基,发明出渐变色手机。

渐变色工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用复合板材做后盖,在工艺上模仿玻璃质感,复合板材本质上是一种塑胶材料,染色工艺相对成熟;另一条路线,则是在玻璃后盖上着色,比如渐变镀膜,渐变喷涂,渐变印刷,渐变浸染等等。

当然,你大可不必了解这些工艺细节,你只需要知道,在变革性技术真正来临之前,各大厂商终将秉持“创新不够,颜色来凑”的核心理念,发明和命名更多颜色。

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场“颜色革命”仍将继续——哪怕这注定是一场没有意义的革命,因为无论你买了什么颜色的手机,最终都要套上手机壳,不是吗?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