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
本解决方案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精益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效益,最终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综合竞争力。方案以助力企业精益管理为切入点,引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思路,基于轨道交通行业内装备制造企业特性,进行解决方案深度定制,利用信息系统建立了涵盖该类企业全业务链条的扁平化、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本方案的全面实施,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内控管理颗粒度,解决了企业的若干管理问题。同时推进了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背景
根据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奋楫争先、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既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人为干预为主,具有管理层级单一、覆盖面小、效率低下、数据质量差等弊端,不仅难以支撑现代化企业的内控管理需求,更无法满足外部机构对企业的各项监管要求。企业要高质量、可持续性地发展,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打破管理桎梏,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本方案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为导向,通过数字化工具为企业构建“纵向至底、横向到边”的企业精益管理体系,在综合提升企业管控能力以及应对外部环境能力的同时,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度,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目标
1.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轨道交通行业赓续民生使命,乘势而上。如何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格局,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搏击壮大,是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轨道交通装备的产品积淀扎实,技术成熟,各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性能层面的竞争优势大抵相同,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利润上。若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则应保证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利润的创造离不开精益管理,利用精益管理方法使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赢得更多的机遇。
2.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随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来自外部的监管要求,企业面临着既有内控管理体系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的问题。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销售模式为项目定制型,客户下达的要货计划常为多品种、小批量,且存在紧急插单、频繁变更的风险点。尤其是轨道交通国家重点项目,对项目执行过程有着更加严格的管控要求。项目定制型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具有规格参数复杂、离散制造件为主的特点。
基于项目定制型的销售模式,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存在合同执行管控严格、生产计划性程度高、产品成本核算难度大、产品设计周期短、供应链敏捷响应要求高的管理特征。
建设内容
1.解决方案架构
根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业务特性,以助力企业精益管理为切入点,引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思路,利用信息系统建立扁平化、平台化、一体化的企业管理平台,打企业智慧大脑。解决方案围绕设计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财资管理、质量控制等制造业核心业务进行顶层设计,搭建了以ERP系统为主干,以BPM系统为流程中台,以PLM系统、QMS系统为数据底座,以BI系统为数据驾驶舱的集约式系统性方案。
2.合同生命周期管理
如何掌控合同的履约情况以及降低履约的风险是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模式下的合同管理方式简单,通常仅限于单纯的合同记录、合同归档等工作内容。不能将合同相关文档及后续业务进行整合管理。业务人员长期以来只能依靠手工记录合同台账的方式进行各自的项目合同管理。这种传统模式的合同管理不仅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无法追踪合同的执行进度。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遇到合同变更等突发情况时,业务后续环节如不能及时响应则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
本方案引入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系统将合同相关文档及后续业务进行全流程管理,旨在提高合同履约效率,降低合同履约风险。
具体方案为:基于ERP系统开发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包含合同文档管理、合同执行管理、合同追溯管理等功能。合同执行相关的销售订单、生产订单、财务管理、质量管控等所有业务以合同标的物为根源,在系统内按业务流程形成上下游关联单据,将合同信息从履约开始一直传递到履约结束的所有环节。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均可通过贯穿的合同信息进行追本溯源。合同执行人可轻松通过信息系统直观掌握合同执行的各环节信息。
基于合同标的物与企业内部物料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需求,在合同与销售订单之间增加了“合同对照”流程节点,该节点的主要作用为将合同标的信息与企业内部物料信息建立对应关系,是后续销售订单下达及验收成套结算的拆、合运算的基础。根据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供货特点,“合同对照”功能设置了两种运算逻辑:单价拆分和数量拆分。单价拆分适用于合同标的物由不同种类企业内部产品构成的情况;数量拆分适用于合同标的物包含企业内部产品各种规格的情况。
通过合同对照的功能,将合同标的物与企业内部物料信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正向、反向两次“翻译”,有效解决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在销售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信息交换的问题,实现了合同执行全过程的追溯管理。
3.计划管理
针对轨道交通行业多个项目平行供货、变更、频繁插单的特点,本方案基于ERP设计了以项目驱动生产计划的解决方案。
在ERP系统中根据销售订单中物料种类、数量、要货日期等需求,综合计算存货、采购在途、生产在制等相关数据,通过供需平衡计算订单的净需求并自动生成生产计划作为生产排产的依据。采用物料净需求计算不仅精准满足订单需求,还能避免企业的库存积压,减轻存货的资金压力。计划调度人员对生产计划进行确认后,下发相关生产、采购单据。利用系统自动计算生产计划不仅节约生产计划编排的人工成本,还能避免人工排产的差错和纰漏,此外,系统自动排产的历史信息可形成生产计划历史档案,随时备查。
4.工序管理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离散制造企业占比较多。受项目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生产执行过程中的紧急插单,订单变更较为频繁,生产过程的管控较为复杂、困难。本方案基于ERP系统设计并实现了深入工序级别的生产过程管理功能。
对于尚未实施MES系统的企业,本方案利用ERP系统完成了车间“最后一百米”的管理。利用ERP系统,对生产订单的工序派、报工进行管理,满足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工序级的生产动态追溯需求。同时支持企业内部工序管理以及企业外部工序管理,打通了生产环节的各个节点,实现了产品生产透明化、协同化管理。
5.成本管理
轨道交通装备有着品类多、制造相对复杂、成本核算难度大的特点,本方案基于QMS(工时定额)系统、ERP系统设计了信息系统成本核算方案,有效解决企业成本核算困难、准确率低的问题,助力企业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从而创造利润,赢得市场。
在ERP系统内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录入、管理,形成数据池,把产品成本核算所需的成本要素数据向业务前端前移。进行成本核算时,系统将对核算会计期间内业务数据链条内所有成本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可帮助成本会计从繁重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财务人员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更好地发挥财管职能。此外,利用信息系统完成产品成本核算的同时,企业完成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高度集成。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业财融合,将企业运营产生的销售、采购、存货、生产等所有环节的关键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改善了人为制证操作滞后、准确率低的现状,避免了成本核算偏差的风险。
6.参数化设计研发管理
如何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是保证履约时效的关键。
轨道交通装备多数产品具有结构相同,尺寸不同的特点,同类型的产品往往是基于同一个几何模型进行衍生设计。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时产品需求量大,设计人员绘制产品图纸、创建产品物料信息时,如果对一类产品按不同规格分别绘图、创建信息,存在工作量大、工作内容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利于履约时效的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方案将参数化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工作中,通过参数化BOM搭建、参数化物料创建、参数化工艺路线搭建、图纸批量打印等功能搭建了产品参数化设计及研发数据管理平台。在参数化设计模型中定义好参数与图纸模板、工艺参数等相关对应关系后,可通过录入不同参数快速生成实例化的产品图纸、物料信息、BOM、工艺信息。极大的提升了设计人员基础数据维护的效率,为后续的生产过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有效解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产品规格多样、供货履约周期紧张、搭建BOM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销售订单下达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
实施效果
方案实施前,企业的成本核算一直是难题。由于产品构成较复杂,成本要素较多,产品成本数据无法收集,成本会计以标准成本进行人工核算,工作量大且存在成本波动偏差。运用本方案的业财一体化方案后,企业完成了产品实际成本核算。不仅保障财报披露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帮助企业进行成本优化决策。
同时,企业存在发出商品结算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往往需要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反复的数据核对和确认,导致企业的营收确认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资金的流转。利用本方案的合同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运输管理功能,大幅减少了企业与客户对发出商品结算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企业的营收确认效率倍增,资金流得到了有效保障。
此外,方案以管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功能设计和方案落地。在实施的过程中,团队不断收集企业各管理部门提出的管理需求,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仅2年的时间就促成了60余项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的措施。例如,限额领料管控、子分公司财务报表合并、子分公司购销协同、待办业务统一推送、信息系统单点登录、非生产用料管理、工序委外管理、最小采购/生产批次管理等等。方案的良好应用保障了企业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促使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