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
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度投身数字化转型浪潮,以创新驱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与中华合作时报社携手打造的供销合作社数据一体化综合平台,极具先进性与独创性。该平台通过构建资源数据库,打破媒介壁垒,形成立体化信息传播平台;规范数据采集,搭建微信矩阵,实现数据汇聚融合与共享;通过数字化管理,整合分散数据,优化流程,统一考核标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网舆情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通过平台的实施,切实增强了供销合作社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影响力与服务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实施背景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来,现代农业发展迎来数字化变革机遇。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融入数字化浪潮,在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主动引领农产品流通产业,延伸链条,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为网络强农助力。随着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加速,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等环节急需数字化升级以提升效率。同时,国家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推进,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与数据价值挖掘提供了政策导向与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整合资源,推动数据由资源化向资产化、资本化、价值化转变,旨在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实施目标
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实体网络的组织优势,借助线下渠道汇集线上农业数据,强化系统内部联系,传递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方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在助推供销合作社系统数智创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整合多个分散应用平台,与中华合作时报社联合打造上线了供销合作社数据一体化综合平台。在跨平台宣传的同时,发挥综合指挥功能,引导农业领域舆论,助力职能部门科学决策,并探索以数据整合为需求牵引的硬件整合,统一管理,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多次升级改造与整合,目前,供销合作社数据一体化综合平台集多渠道数据集纳、全网舆情监测、多平台多媒体形式分发、绩效考评、站群矩阵等功能于一身,通过数据循环利用,盘活数据资产,打造融媒传播新格局,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合作经济领域的融媒体中心,以及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建共享的综合大数据平台。
三、建设内容
通过构建供销合作社数据一体化综合平台,打造数据流动资源池,通过线上移动+线下传播,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赋能产品服务,实现业务平台、技术平台、空间平台的整合与重构,搭建立体化供销合作社文化传播平台,扩大融媒体传播效应。
1.数字化内容,盘活历史资产。
通过对“一报两中心”三家单位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在管理平台形成图片数据库、视频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7个资源数据库,包括65万条信息数据和各类图片25000+、视频1500+、图解100+。以各类数据资源为基础,实现新闻资源与数据的共享共用。平台通过打造融媒体中央厨房,实现对纸媒和新媒体数据资源的采、编、审、共享的汇聚,能够直接通过接口开发方式,打通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的壁垒,打造立体化供销合作社文化传播平台。
在业务应用中,结合供销总社、报社、系统单位实际需求,以重大主题与宣传活动为契机,推出主题教育、产销对接等综合网络专题,发布供销合作社系统帮扶工作等5个专项数据库,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报纸和微信引流,网站集中呈现的形式,使数据池中的数据流动和运用起来,进一步挖掘各类数据的分类价值与汇聚价值。
2.数字化服务,汇聚共享资源。
规范数据采集,制订数据标准,通过智能分析及标签等功能,对新增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存储和资源化管理。构建微信矩阵功能模块,集纳来自主流媒体、地方媒体,以及省、市、县、基层社四级单位的网站、500余个微信公众号和26个省级行业社群的行业数据源,以供销合作社省级微信为试点,搭建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国矩阵,在重大活动和会议宣传重要时期,以点带面、多点联动,形成矩阵化传播效能。与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联动,激发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闻宣传积极性,形成宣传合力,有效提升供销合作社社会影响力。
平台在规范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提高媒体应用的场景化设计,积极打造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的一体化、集约化、科学化、协同化发展的新局面。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兄弟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基于平台统一底层架构,为各单位提供门户网站“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平台已有的各类页面模板模块化搭配和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方式,既降低单位门户初始化搭建的难度又兼顾不同单位页面的独特性。利用分域管理的方式,不仅保障各单位门户在同一平台上的独立安全运营,又能通过栏目设定实现不同域之间的数据共享,充分满足数据资源在不同单位新媒体通道上的快速传播,提高资源利用率。
3.数字化管理,做深精细绩效。
综合管理平台搭建分角色个人中心和“供销小厨”“舆情动态监测”等高可视化指挥大屏,能够将入库数据、过程数据、渠道发布数据、内容传播分析数据等以往散落在各个系统、各个模块里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图表及视觉设计的方式,实现数据出入口的统一展示,降低技术门槛,消除跨部门项目合作的平台障碍。优化平台流程管理功能,实现新闻内容“一次采集、多渠道生产”的指挥与调度,并推进记者全媒化发展,将一线采写制作的文图、音视频素材,统筹分发至各渠道生产线,通过平台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中华合作时报、学习强国等7个移动端微信号发布,解决新闻资源与信息数据的流通、生产、管理、利用等综合管理问题。
同时,通过数字治理手段,实现一站式考核、一体化管理,生产过程科学分类、全流程监控。将11个部门,5个业务版块,26个发布渠道的考核集中,梳理出5个量化版块,7类统计表单。通过线性制度,规范各自为政自设标准的杂乱无章问题。形成通用的29类纸媒、61类新媒体量化标准。将传播路径与传播数据分析同步呈现于考核过程,使考核体系与生产流程高度匹配,强化业务引导力度。
4.数字化应用,赋能全服务链。
平台以融媒智库建设为导向,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驱动,在深度开发平台内部数据资源池的同时,依托构建的智能舆情监测体系,为舆情服务及融媒体产品赋能。目前,平台舆情监测与信息采集范围覆盖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报纸、论坛、博客等11类传播渠道的7000多万个信息源,可实时开展全网舆情监测与传播分析,并定向获取当前的热点新闻及各热搜的榜单,为融媒体产品的生产与舆情智库服务等提供有力支撑。
在舆情监测方面,通过敏感词判断及情感分析,最快预警速度达到秒级,同时具备微信、客户端、网页端等多渠道预警功能。2022年底针对突发舆情,平台系统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预警,并通过智能监测与分析功能,全面反馈全网舆情动态,包括事件热度走势、关键传播路径、传播渠道分布、媒体报道热点、网民评论及情感、地域分析等。在事件持续的3周时间里,共监测各类舆情数据40余万条,生成各类舆情日报、简报等30余期,对事件进行了全面、及时、精准地监测和分析,助力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
四、实施效果
供销合作社数据一体化综合平台对内服务于“一报两中心”纸媒、网站以及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各级采编审核用户100余人。对外,在平台集纳方面,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中国供销合作网》和包括中华合作时报社在内的10余家总社下属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提供统一平台运营支撑,各站点年平均用户访问量达到410万余次;在数据汇集方面,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省、市、县、基层社四级46万用户提供各类数据上报服务,同时将平台汇聚的数据资源分类授权对系统用户开放共享共用。
供销合作社数据一体化综合平台上线后,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不仅服务于中华合作时报及旗下各刊,更是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搭建了一个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合力,切实提升了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实效,引领和带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同讲好供销合作社故事,切实提升供销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该平台支撑下,中华合作时报社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在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以及供销合作社系统重要活动的宣传中,打造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网络专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团结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融媒体网络专题”“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网络专题”“供销总社成立70周年网络专题”等一批新媒体精品作品,“数字供销档案——供销小厨VR云展厅”获得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案例征评(技术应用类)创新案例奖,基于该平台部署的“‘供销小厨’数智管理平台”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同时,平台也打通了数据价值“最后一公里”,与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动,激发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闻宣传的积极性,形成了宣传合力。各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数提升40%,原创作品量提升38%,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供销合作社,切实提升供销合作社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