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张厚明
信息消费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促动消费链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消费形态。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内容与服务的消费,以及基于智能终端的新型信息产品消费正在迅速崛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学习时报”,【作者】张厚明。

信息消费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促动消费链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消费形态。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内容与服务的消费,以及基于智能终端的新型信息产品消费正在迅速崛起。据统计,2024年8月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1%;信息消费场景日渐丰富,信息产品供给数量极大提升,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了规模应用,形成了135个新型数字服务优秀案例,覆盖交通、文旅、养老、医疗、应急等领域。

信息消费表现形式多样,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日益凸显

现实生活中,信息消费形式多样,主要有面向社区生活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面向文化娱乐的数字创意内容和服务等生活类信息消费,面向学习培训的在线教育服务、面向便捷就医的在线医疗服务、面向居家护理的智慧健康服务等公共服务类信息消费,面向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面向信息消费全过程的网络支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支撑服务的行业类信息消费,以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前沿信息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重点的新型信息产品消费,以及智慧城市治理与服务平台、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等。

从发展特点和作用来看,信息消费具有附加值高、效益好、能耗低的特点,可以有效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00多亿元。信息消费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特征,这使得经济总量乘数是随着消费支出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从而有效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信息消费依托移动互联网等具有通用性、高渗透性和基础性特点的信息技术,将传统产业纳入其扩散和应用的范畴,形成“互联网+”零售、医疗、文化、教育等产业形态,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与此同时,信息消费通过推动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结合、PC端消费与移动端消费结合、终端消费和内容消费结合、实体消费和金融消费结合,催生出智能终端、直播带货、智能家居、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此外,信息消费催生出大量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从而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信息消费发展前景广阔,仍存在一些发展短板和问题

作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当前信息消费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存在一些发展短板和问题,制约了信息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首先,信息消费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国信息消费的供给质量不高,产品内容、功能和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部分企业在信息消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些前沿信息产品普遍使用的高端芯片、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等存在“卡脖子”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型智能系统、高精尖零部件等仍依赖进口,相关AI应用技术成熟度和产品智能化水平也有待提升。

其次,信息消费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当前,大量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专业化、体系化发展程度不高。许多信息产品种类较少、形态单一,功能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在智能终端制造领域,大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的同质化发展问题突出,尽管上述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但产品在外观设计、功能等方面高度相似,导致企业间展开激烈竞争,“产业内卷”问题严重。此外,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直播电商在商业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高度雷同,缺乏创新点,相互间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最后,信息消费领域网络信息安全风险高企。由于受到技术日益复杂化、数据高速流通、用户安全意识不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在信息消费领域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和非法利用、人脸识别设备滥用、大数据杀熟、APP违规侵害用户权益、网络病毒和恶意程序泛滥、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等违规违法行为,上述问题不仅威胁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也对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进一步释放信息消费发展潜力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放眼未来,发展壮大信息消费,应着眼于满足和扩大人民群众对效率提升、知识获取和健康改善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补齐发展短板,释放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智能产品功能优化和普及。以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牵引,着力加强高校等学术研究机构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之间的战略合作,加快推动前沿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科技投入、税收激励和金融支持力度,采取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智能家居产业联盟、信息消费推进联盟、虚拟现实产业联盟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之间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前沿信息产品中的渗透应用,提升智能消费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功能水平,有效扩大产品的普及范围。

二是加强规划及政策指引,推进产品供给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信息消费产品行业发展的政策指引,制定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引导行业向专业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此外,大力推进覆盖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的信息产品供给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发种类多样、功能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避免同质化发展。加强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老龄产业协会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的战略合作,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等健康养老智能设备专业化、体系化发展。面向中老年群体共性需求以及青少年群体个性化需求,开放并打造特色产品体系。

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加强对互联网相关行业市场竞争的监管,不定期开展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实施协调监管和联合惩戒,推动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消费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等,引导企业重视信用建设,加强对消费市场不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优化消费市场信用环境。此外,还要在重要核心商圈、交通枢纽、重点产业园区等区域加快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消费发展和壮大打造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2月5日第2版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