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银行业务如何踩点布局?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其在数字身份认证、供应链管理、智能合约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银行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应用中,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自身业务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银行网,作者/王超。

近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标准》国际标准正式获得电气与电子工程师标准协会(IEEE-SA)的批准并发布,这一标准的发布意味着区块链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统计机构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区块链技术作为支撑物联网安全、可信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在这一趋势下,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中坚力量,将有机会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结合,实现业务的创新和升级。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关键角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者,或将迎来新的机会。在机会面前,已经有银行提前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机遇:银行在区块链物联网零售信任中的作用

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的区块链技术可为银行提供了安全、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而物联网则通过大量的传感器和设备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收集与传输。二者结合,可以让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高效贯通,使得银行能够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如支付、结算、融资等,从而推动生产要素的高效流转和金融服务的创新。

近年来,网商银行研发的数字人民币支付链通过跨链协议与蚂蚁链打通后,更好地解决业务流与资金流无法实时联动的问题。

数据共享与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使得物联网数据可以在各节点之间实现共享和统一管理,打破了数据孤岛状态。银行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中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同时也为自身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23年3月中旬,兴业数金基于数据中台上线了物联网数据管理功能,支持了兴业银行物联网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以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该行数据中台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优势。

供应链管理优化: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透明化,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银行可以参与到物联网产品的溯源和供应链管理中,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能够降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2024年,浦发银行推出“浦链通”业务,该业务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思维及技术,与核心企业及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基于核心企业对其应付账款到期无条件付款的确认/承诺,通过电子信息交互方式,为核心企业遍布全国的产业链多级供应商提供全流程在线操作的保理预付款融资服务。

挑战:银行如何积极参与到这样的市场环境

技术、生态挑战: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都是比较新的技术,对于银行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另外,除了技术因素,生态融合也是银行深入参与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银行需要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和维护好自己的生态圈,共同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数据安全挑战: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和隐私性成为了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银行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和隐私性。特别是在推进业务线上化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时,对业务的合法合规性也越发重视。

为应对这一挑战,市面上已经有相关的企业给出了优质的解决办法。比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就推出了安心签电子签约+区块链存证一体化解决方案。据悉,该方案已在上海、浙江、四川等地近20家金融机构落地实施,主要签约场景包括信贷、保理、电子招采、人力资源等。

业务创新挑战: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结合为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同时也需要银行具备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银行需要加强与物联网企业的合作,系统了解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和痛点,制定高效合理的业务合作流程,开设安全、友好且兼容的API接口,共同推动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其在数字身份认证、供应链管理、智能合约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银行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应用中,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自身业务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