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DVBCN中广5G。
11月29日,第二十八届媒体融合技术研讨会(ICTC2023)正式启幕,在上午的主题报告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作了关于《5G广播技术和商用》的发言分享。
按照曾庆军的介绍,5G NR(New Radio)广播技术,是中国广电全力推动下,在3GPP国际标准中立项并确定的广播与通信相融合的5G技术,中国广电创新采用5G方式将广播电视信号,通过广播电视发射塔和移动蜂窝基站发射出去,实现所有通信运营商的5G用户、通用5G终端都可以接收,推动广电5G差异化发展,体现广电网络广播电视传输的使命担当。
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
1)以5G国际标准、通用移动终端为基础,无需改变现有核心网、甚站、手机终端硬件,不需要特殊硬件支持,特别是手机芯片,仅需要新的驱动程序,即可实现广播电视服务,大幅隆低产业推广成本与难度。
2)可跨运营商提供服务,实现单播、多播、广播融合,5G NR广播已实现无手机卡模式、跨运营商的服务,并且通过统一调度可实现单播、多播、广播的灵活调度。
3)其是广播电视发射塔与移动蜂窝基站的协同覆盖方式,利利用现有广播电视发射塔,可实现5G高塔高功率广城覆;而同时又能利用5G峰窝基站,实现室内和车内的深度、连续覆盖。
另据曾庆军的解释,5G NR广播利用的是下行信道,在UE空闲状态(非连接状态)使用5G标准的空口资源,通过定义G-RNTI(Group-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方式,实现NR MBS业务的承载。因此不需改变其物理层,改变的是其逻辑层。
标准先行!中国广电在国际标准立项取得诸多突破
5G NR广播标准方面,中国广电牵头推进5G NR广播国际标准演进,共计提交了302篇提案,获得通过提案共计113篇。
2019年底在完成700MHz大带宽有关立项提案的同时,中国广电就已经开展了5G广播的有关研究,当时也在3GPP中动议了5G NR广播的立项。
在2020年9月的3GPP RAN及SA全会上,中国广电分别牵头提交了支持5G NR广播的损案并获得全会讨论通过,明确将在Rel-17版本NR MBS服务中支持NR广播。此次提案中,中国广电其实还牵头首次提出了Rel-17 5G广播的全新应用场景设计,包括公共安全、新型多媒体服务、物联网服务、V2X车联网等等。
在2020年12月的3GPP SA和RAN全会上,中国广电作为联合牵头人提交了针对5G NR MBS多播广播服务立项,且已获得通过。在2021年6月3GPP R18会议中,继续提交了5G NR广播增强提案,牵头组织关于Rel-18 NR MBS进方向的讨论。2021年12月,在3GPP SA和RAN全会上,中国广电推动R18 5G多播广播增强演进,使得全会审议通过并立项。
2022年3月,在3GPP R17版本协仪有关内容冻结时,5G NR广播正式编写了进去,并且还将继续在R18中持续增强演进。
此后,中国广电在推动5G NR广播标准方面再创了新的成绩。
2022年秋季的ITU会议上,在建议书《VHF/UHF频段内用手持接收机移动接收的地面多媒体广播的纠错、数据成帧、调制和发射方法》和报告书《数字地面广播系统》、《广播多媒体和数据应用的移动接收》中,增加了独立的5G NR广播系统,被命名为系统“N”作为了无线移动电视系统。在2023年3月ITU R第六研究组会议中,中国广电提交修改《通过手持机移动接收多媒体和数据应用广播》建议书,纳入到了系统“N”作为无线移动电视系统。
以上中国广电的6篇提案在ITU获得了一次性通过,实现了将中国广电主导的5G NR广播由3GPP标准成为ITU国际无线移动电视标准,标志着广播和通信可采用相同的技术方式,使通信终端也成为电视接收机。
值得一提的是,ITU在今年9月发布了由中国广电主导完成的新报告书Report ITU-R BT.2526-0-Field trials of terrestrial multimedia mobile broadcasting systems的起草工作,中国广电提交的有关5G NR试验的六篇文稿均披纳入。根据介绍,早在2022年春季会议上SG WP6A工作组提请起草关于Collection of field trials of new Terrestrial Multimedia Mobile Broadcasting systems的报告书,以收集成员国开展新型地面多媒体广播场地测试的信息,该次起草便由中国广电主导,为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向新的技术转型提供了参考和范例。
在企业标准方面,2021年中国广电、中国移动就已经联合发布了《5G NR无网络主设备企标-共建共700MHz设备》系列企业标准,明确了5G NR广播作为增强技术要求纳入到了企标中。同年,还将5G NR广播写入到了中国移动的《5G手机白皮书》《行业终端产品白皮书》《泛终端产品白皮书》中。
5G NR广播的商用计划
中国广电已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基于广播电视发射塔开展了5G NR广播的测试验证。在北京完成了全球首次基于蜂窝基站和广播电视发射塔的5G NR广播融合方案部署、方案验证、外场覆盖测试及视频服务移动性交互测试等。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广电通过广播电视塔和蜂窝基站协同覆盖的方式实现了对鸟巢体育馆、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馆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多个冬奥会场馆5G广播信号的协同覆盖。
曾庆军此次还重点提到了5G NR广播的商用计划!
据介绍,中国广电联合中国移动即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预商用,预商用结束后就进入正式商用。此次预商用内容涵盖了广播基本业务、广播与单播并发、无卡广播接收、应急广播等诸多功能。5G通信+5G广播将切实践行现代传播体系,广泛应用于国家公共服务体系。
其无卡广播能力可以使得用户即使在不插SIM卡的情况下也能自如的接收电视信号,使用户能真正实现免流量看电视,而其应急广播能力将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的通信支持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助力中国广电打造新型社会责任网,弘扬普惠传播主旋律。
此外,中国广电的5G NR广播可实规跨运营商服务,其已测试了在插入不同运营商SIM卡的情况下,均可实现5G NR广播信号的正常接收。
中国广电的5G广播系统已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应急广播平台系统完成对接,已搭建基于5G广播系统实现的应急广播消息播发示范平台,也已完成了试验验证。
实际上在2021年7月3GPP SA6会议中,中国广电与国际铁路联盟、空中客车、华为等共同提交了MC业务应用5G MBS特性的立项获得会议通过并正式立项。5G MC(Mission Critical Service)业务便是指满足关健通信需求的通信服务,以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MCPTT、MCVideo和MCData是MC业务中的三个应用子集,其采用5G多播广播技术以多播、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可以避免网络拥塞,并提高覆盖率和传输效率。
曾庆军表示,综合考量频谱利用率、调制阶数、小区覆盖等因素,可利用现有的700MHz 2x30MHz频率资源用于5G NR广播,这样可实现采用1Mbps码率传输约4套的标清节目,能使得对频率资源占用量不到2%,毕竟700MHz频谱资源还是紧缺的。
在设想中,可以考虑将612MHz-652MHz的下行资源用于5G NR广播,届时能播发更广泛的广播电视频道(但要具体看日后相关频率的后续安排)。下一步也将能实现对互动视额、VR视频、360度全景视频等的支持。
中国广电也已经按照5G NR广播方面的企标完成了招标采购及测试等工作。核心网方面,在2021年中国广电的5G核心网一期招标采购中,就已经将5G NR广播作为必备功能,现网架构已具备部署条件。而无线网方面,2021年-2023年,中国广电、中国移动700MHz 5G无线网设备历次公开招标中,均已经按照5G NR广播作为了设备的必备功能。
在发挥公共服务属性与商业运营的协调性方面,曾庆军提到,中国广电已启动组织研究5G NR广播相关业务运营,进一步推进支持应急广播等公共服务,逐步带动商业化部署与经营。
1)以公共服务为主,逐步带动商业运营。利用5G NR广播跨运营商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从大屏向小屏转变,提供广播电视直播、紧急信息广播、灾害预警消息等的分发。以公共服务迅速推广应用,在用户规模逐步扩大的基础上,适时推动商业化运营。
2)最优化资源利用,全面对接播控平台。利用现有700MHz频率资源,先期采用1Mbps码率(在16QAM调制下仅占现有资源总量不足2%),选择4套直播频道,以中国广电视频APP为入口,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同时,对接广电5G视频融合服务平台,实现对内容服务的把控,后续通过平台用户规模,实现点播收费、广告引入、内容分成等,推动商业化运营。
总结:
5G NR广播作为中国广电主导一项新技术,其未来可在主渠道传播、标准化与产业化、公共服务及差异化经营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让主流媒体进入到主战场、占领主阵地。5G NR广播可跨运营商全网传播,未来可面向16亿移动终端,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真正使主流媒体进入移动主战场,传播正能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2)国际标准化与低成本高效推进产业链。5G NR广播已在3GPP、ITU确立了国际标准,以5G国际标准、通用移动终端为基础,无需特殊硬件支持,特别是手机芯片,仅需要新的驱动程序,即可实现广播电视服务,使产业推广的成本与难度大幅降低。
3)支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打造广电5G差异化。5G NR广播技术上可很好的支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与应急广播,同时5G NR广播作为广电5G最大的差异化,可带动品牌效应与用户发展。此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批复了中国广电开展基于5G NR广播技术的广播电视集成播出服务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