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巨头的头疼事,被AI化解了?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在超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潜在盗窃人员,也大大减少了盗窃事件的发生,引得众多零售巨头争相部署。不过也引发了各种讨论,消费者主要顾虑集中于侵犯顾客隐私、算法存在歧视、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等方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OT视点”。

在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里,科技彻底改变了警察的办案方式,因为「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警方可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将其抓获,而不是在案发后赶往现场再侦破。

用科技预测犯罪正在走进现实生活。比如,商品盗损一直是困扰零售行业的一大痛点,不过据CNBC介绍,沃尔玛、塔吉特、劳氏、克罗格、梅西百货、CVS和其他知名零售商正在合作,利用人工智能(AI)驱动的先进监控系统来解决盗窃问题,这些系统融合了各种技术,例如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摄像机、车牌和车辆读取器、自主安全机器人、RFID标签、智能箱锁和预测分析软件。

1.png

盗窃频发,零售店的利润被严重稀释

数据显示美国商店窃盗案2019年就开始大增,当时行窃造成总损失从前一年500亿美元激增至610亿美元。2020年和2021年初COVID-19封锁期间损失减少,现在零售业恢复营业,犯罪率又再次飙升。美国零售联合会最近调查发现,2020年,盗窃行为使美国零售商损失了908亿美元,2021年有组织犯罪增加26.5%,2021年零售商因有组织犯罪损失近1千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9日报道,由于美国盗窃案数量激增,多家零售商被迫耗资数亿美元加大监控力度与安全保障,并表示利润还会因此继续缩水。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加剧,致使零售商对可能发生的入店行窃事件感到愈发担忧。此外,有调查发现,56%的美国零售业员工都感到不安全。

在过去几年中,有组织的盗贼团伙不断洗劫家得宝、劳氏、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型零售集团的商店,并通过网络市场转售商品。

随着美国零售店指责说,越来越多的商店盗窃导致他们的利润下降,美国会推出了旨在遏制有组织零售盗窃,以及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假冒和有害产品的新法律——《消费者告知法》,该法规已于6月27日生效,要求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核实并分享在其平台上进行大量交易的第三方卖家的信息,以阻止不法分子出售被盗或有害商品。

另据NTT东日本株式会社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零售企业每年因偷盗导致的损失超过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4亿元)。

根据英国便利店联会表示,2022年,英国发生了95万宗店铺盗窃案,平均每小时就有200宗。但另一方面,店铺盗窃案被捕的数字却在下降。英国内政部透露,过去五年,因盗窃被捕的人数减少了17%,被检控的数字更下降25%。

美国、日本他、英国零售店被盗并不是孤例,在全球范围内的零售店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调查的24个样本国家中,入店行窃在18个国家零售损耗原因排名中高居榜首。有数据显示全球零售店内盗窃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总收入的2%,由于零售业利润偏低,这笔损失对业界影响不少。

从传统防盗向AI防盗转变

1.png

过去商家们引入了许多防盗手段,常见的有:

·视频监控:大多商店和超市都会安装视频监控。其成本低,覆盖面广,但也存在盲区和死角。

·防损员:超市的出入口、收银台和安全通道一般都会布置防损员,部分超市里还配有便衣防损,可以起到震慑和抓盗的作用,但在人力成本高涨的今天,着实不是最佳选择。

·防盗门:防盗门需要配合防盗标签使用,防盗标签带有磁性。贴附了防盗标签的商品,如果不经收银台消磁,就会引发防盗门报警。不过,防盗标签存在易被撕毁和屏蔽的缺陷。

为降低损失,全球各地零售商花样百出,电子防盗系统、库存控制技术、RFID等竞相登场,当前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成熟,AI防盗成为一种新选择。

在日本,NTT与Earth Eyes合作打造“AI Guardman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顾客的所有动作,并将其与“可疑”行为匹配,实时监测疑似盗窃的行为。这套系统在测试阶段就助各店铺减少了约40%的商店盗窃案件。

另一家人工智能公司Vaak开发出一款AI软件,连接到监控后可以对店铺顾客进行分析,能检测出坐立不安、神情焦虑和肢体动作可疑的人,从而找出潜在的扒手,并提醒店员注意。据报道,这项技术在横滨一家便利店测试时,就成功识别出一名可疑的顾客,结果这个「可疑人士」真的在几天后因为盗窃被逮捕,这件事成为了很多媒体的头条。

在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已经开始应用类似的AI分析工具,由一家叫做Third Eye的公司提供服务。

据了解,当前沃尔玛已经开始在使用一种叫做遗漏扫描检测(Missed Scan Detection)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摄像头运转,能够检测商品在收银台的移动,若发生未经扫描的商品被装入袋子等可疑情况,即反映给收银员,从而避免这类商品被带出。目前已经在超过1000家商店部署了该系统,有效降低了盗窃、库存损失、扫描错误等事件的发生率。

另外,便利蜂也已经开始利用AI、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协同警方抓盗,基本破案率在九成以上。据悉,看似无人值守收银的新零售门店,实则早已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运营,漏扫、偷盗等行为事实上都暴露在录像设备之下,多次恶意偷盗行为会被立刻报警处理。据便利蜂相关负责人透露,不法分子以为自己的犯罪行径无人知晓,其实早已就被便利蜂提供的无死角监控及注册信息直接锁定。商家每天对货物进行盘点,发现货物损失,会利用AI技术对视频监控进行核对,如果有货物被客人拿走,其信息会直接锁定,上传到总部,并及时通知警方。

把控技术 关注隐私

“针无两头尖,蔗无两头甜”。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在超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潜在盗窃人员,也大大减少了盗窃事件的发生,引得众多零售巨头争相部署。不过也引发了各种讨论,消费者主要顾虑集中于侵犯顾客隐私、算法存在歧视、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等方面。

我国政策文件中,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同时,推动伦理与法律建设的字眼始终被提及,高度重视隐私保护。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能源金融等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及时制定相应监管法规至关重要。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