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人民邮电报。
6月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开幕,ICT中国·高层论坛主论坛在当日下午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出席主论坛并作题为“数字经济新时代,通信技术新热点”的主旨报告。怎样能够通过IPv6把存储、网络、计算这些异构的资源能够统一调度和管理?怎么能够打通云网边端的平台,实现数据层面的融合?这些都是站在云智融合发展的新起点需要应对的新课题。
“移动互联网的户均流量去年一年增加10.1%,而运营商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增加不到1%”,邬贺铨说,如果没有5G,可能ARPU值还要往下掉。邬贺铨认为,5G的能力还没能带动杀手锏级的消费,在消费应用上还没有充分体现。那么通过5G-A来破局,是合理的。
邬贺铨表示,数字经济会驱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通信技术新一轮创新。一是互联网进入IPv6的主导期,二是光纤通信进入F5G成长期,三是移动通信开启5G-A新周期,四是工业互联网进入IPv6攻坚期,五是进入向通用式AI演进的过渡期,六是云网融合/算网协同进入青春期。
邬贺铨介绍,到今年4月份,中国的5G基站占全球比例达60%,占中国移动网基站的比例为24.5%,预计大概2年后5G基站数会占全网基站数一半。中国5G用户现在占全球比例达60%,占中国移动用户的比例超过37%,预计明年此时会达到50%。
移动通信现在处于5G到6G中间的过渡期。邬贺铨说,现在,虚拟现实VR头盔的产品成熟性、可用性和低成本的程度都达不到市场需求,车联网更需要5G的高带宽低时延。现在5G的能力在满足这些需求上还有不足,所以需要发展5G-A(即5G-A),来满足这些需求。
中国的蜂窝物联网占全世界三分之二,行业应用和智慧城市会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发展,5G-A会在这方面继续发力。邬贺铨表示,在工业应用方面,5G还不能完全适合工业的需要,工业要求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精定位,这是5G-A的机会,也是挑战。
人工智能发展带动算力需求攀升,算力在通信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邬贺铨谈到,从AI训练所需算力来看,2000年前后,每5—6个月所需算力翻倍,但是从2012年到2019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扩大了30万倍。ChatGPT每天所需算力约为3640PF,也就是7—8个算力达到500P的数据中心。
对于人工智能发展,邬贺铨认为,加强可解释性,实现知识和数据双轮驱动,甚至加入类脑等都是未来重要趋势。同时,邬贺铨提到,以现在的深度学习模型为例,输入文字就生成文字,输入图像就输出图像,如何实现多模态数据混用、进一步深化数据融合是需要考虑的课题。
邬贺铨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处理业务时基本上动员了整个网络的相关节点,是一种比较粗放式的计算,所以功耗比较大,成本比较高。未来,人工智能能够比较精准地实现选择它的计算节点,无须动员全部计算资源。此外,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显示了通信应用的广阔前景,包括网络优化、空口优化、切片编排、智能运维、绿色节能。邬贺铨说,通信技术在新一轮的创新,既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有丰富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