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拐点将至,国产品牌加速崛起

信小创
我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与美国仍有差距,未来依然有增长空间。从数据来看,我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2021年为12.7万美元,而美国为20.3万美元,制造业依然有增长空间。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信创圈”,作者/信小创。

工业自动化:千亿级赛道,周期与成长共舞

工业自动化下游应用场景丰富

工业自动化是指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工业制造环节中,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质量,释放生产力的作业手段,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加工生产,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人只是间接地照管和监督机器进行生产。从下游应用来看,可以分为OEM和项目型市场;

1)OEM市场:工厂自动化(FA),用于离散工业。主要是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机械市场,客户是设备生产商,一些小量、定制的非标准大型装备,不纳入到这个范畴。主要行业有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起重机械、食品机械、塑料机械、橡胶机械、机床工具、电梯、印刷机械、暖通空调、电子设备制造业、风电、太阳能、造纸机械、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机械、矿用机械、电源设备等。

2)项目型市场(EU):流程自动化(PA)。主要是控制流程工业的生产过程,实现连续生产和加工,包括冶金、化工、电力、汽车、石化石油、市政、建材、公共设施、造纸、矿业等。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工控下游市场划分

工控产品按照功能主要可以分为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从产业链来看,工控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PCB、绝缘材料、元器件、芯片等原材料,下游是OEM和项目型市场。中游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执行、驱动、控制和运行监视类:控制层实现对任务的分析、处理和分配,如PLC、DCS等;驱动层将控制层的任务进行解码,变成能被电机、阀门等能够识别的信号,如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等;执行层则执行相应的任务,包括电机、阀门等。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工控产业链情况

市场保持较高增速;而到了2012年经济增长开始降速,供给侧过剩,设备投资增长处于较低区间;2016年,供给侧改革出清了过剩产能,设备增速有所恢复。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变化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中国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情况(%)

从下游市场来看,项目市场占比较高。参考睿工业数据,我国2021年自动化市场为2923亿元,其中项目自动化市场为1721亿元,占比为59%,OEM自动化市场为1202亿元,占比为41%。从具体下游市场来看,OEM市场2021年增速较快,为28%,主要是工业机器人、电池、半导体等新兴行业增速较快;项目型市场2021年增速为10%,冶金、化工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汽车、市政等行业有所下跌。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分OEM和项目自动化市场情况(亿元)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2021年OEM下游市场情况

(右)2021年项目型市场下游情况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2021年OEM市场分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及增速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2021年OEM市场分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及增速

从具体产品来看,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中PLC、DCS、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CNC等市场规模较大,其中21年PLC市场规模为158亿,同比增速21%;工控机市场规模120亿,同比增速14%,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283亿,同比增速20%;伺服系统233亿,同比增长35%;CNC市场144亿,同比增长33%。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工业自动化主要产品情况

行业拐点将至,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提速

中长期成长逻辑不改,新一轮景气周期有望开启

人口红利消退叠加劳动力价格上升趋势下,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有望提升。从宏观数据来看,一方面,我国15-59岁人口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占比为62.23%,相比2011年下降6.57pct,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与此同时,制造业就业人数也呈现下降,2021年仅为3828万人。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就业平均工资逐年上涨,2021年城镇就业人口年平均工资为10.68万元,同比上升9.7%,而以美国为例,参考中国信通院数据,2001-2018年美国人均实际工资复合增速仅为0.88%。我们认为伴随我国企业用工成本的快速增加和人口红利的退坡,提高自动化水平降本增效有望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和人口结构

(右)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我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与美国仍有差距,未来依然有增长空间。从数据来看,我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2021年为12.7万美元,而美国为20.3万美元,制造业依然有增长空间。而与此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全国就业人口中大学本科比例超过10%,大学就业人口逐渐成为就业市场主力,在此其情况下,工程师红利逐渐显现。在双重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制造业自动化转型铸就了基础。此外,考虑疫情影响已经逐步消退,制造业前景有望改善,对投资自动化产线和设备的需求有望提升,整体自动化水平或将快速提升。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总计:大学本科(%)

(右)中美两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万美元)

复盘历史:制造业产成品库存降低,工控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从我国制造业周期来看,从2000开始,我国制造业库存经历了7轮周期,平均持续时间是3-4年左右(30-40个月),目前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从整个库存周期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被动去库存,当需求开始好转,当期需求大于当期生产,库存开始减少;

2)第二个阶段,主动补库存,需求旺盛,生产加速扩张,当期生产大于当期需求,整体库存量(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增加;

3)第三个阶段,被动补库存,需求开始放缓,生产也开始放缓,然而当期生产还是高于当期需求,产成品库存依然升高,但原材料库存降低;

4)第四个阶段,主动去库存,需求继续下滑,预期开始悲观、生产开始收缩,产成品库存下降。原材料库存也进一步下降。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中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变化(%)和产成品库存(亿元)

信贷是支持企业扩张设备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需要考虑是否能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也同样需要考虑外部的资金支持。宏观货币政策的宽松带来融资成本的下降,从而促进企业设备扩张。从企业库存周期来看,对照中期借贷便利(MLF)1年利率,一般去库存周期伴随着信贷的扩张,从而支撑企业渡过较为艰难的主动去库存周期。从目前利率来看,一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已经逐步下降到较低水平,有望对制造业未来扩张起到信贷支持。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中国中长期贷款利率1-3年(%)

(右)中期借贷便利(MLF)1年利率(%)

从今年数据来看,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受疫情影响,2022年12月增幅不大。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整体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同时由于PPI向下穿过CPI,PPI与CPI的剪刀差转正,整体利润有望向制造业集中,从而带动工业企业投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我们认为制造业有望进入下一轮景气周期,工控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

(右)中国PPI和CPI情况(%)

PMI指数回暖,工控行业景气度有望上行。PMI是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从制造业PMI指数的构成上看,2月制造业PMI大幅上行主要由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拉动,显示当前供需两旺是推动制造业景气度上扬的主要动力。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6.7%和54.1%,较上月上升6.9和3.2个百分点。从PMI指数可以看出,在生产端和需求端,经济修复的力度在不断增强,同时PMI(新订单)-PMI(产成品库存)数据显示企业开始进入被动去库存状态,我们认为,随着制造业的回暖,工控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望上行。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中国PMI指数(%)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中国PMI-新订单情况(%)

(右)中国PMI-产成品库存情况(%)

行业现状:先进制造+“双碳目标”催化,关注下游结构性机会

2021年以来整体工业自动化市场有所承压,行业增速放缓,2022Q3整体市场增速约2.4%。行业整体处于磨底期。从下游来看,2022年第三季度项目型自动化市场规模为483亿元,同比增长7.8%。从2022年初延续至今的形式来看,项目型行业增速始终高于OEM型行业,2022年三季度OEM自动化市场规模为265亿元,同比出现6%的下滑幅度。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变化

具体来看:

1)项目型市场有所复苏,从三季度来看,化工、汽车、煤矿、市政及公共设施等板块同比增幅明显,在国有资本投资的支持下,市场保持明显增长态势,参考MIR分析,由于大宗商品涨价叠加俄乌冲突的影响,推动我国国家储备能力计划落实,我们认为未来项目型市场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2)OEM市场出现结构分化。传统OEM行业(橡胶、纺织等)虽出现降幅收窄,但仍较为低迷;与民生(食品饮料、制药等),智能装备相关(机器人等)的行业企稳回升;新能源相关(电池、光伏等)的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供应链恢复正常,和下游需求回升,整体OEM市场有望迎来行业拐点。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OEM行业2022年第三季度自动化产品同比增长情况

(右)项目型行业2022年第三季度自动化产品同比增长情况

机床一般应用在传统制造业上,与传统制造业投资较为相关,而工业机器人与先进制造业投资较为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两者数据来反应当期工控产品需求情况。从目前数据来看,受疫情影响,机床类产品产量表现较差,工业机器人22年大多数月份仍处于正增长。虽然近几年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短期波动,但中长期依然有望向好,MIR预测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速或将提升至12%左右,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位数增长。我们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下,先进制造业有望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左)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及同比情况

(右)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及同比情况

“双碳”政策驱动,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2020年我国提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双碳”目前成为我国发展方向之一。从中短期来看,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中国能源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要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是重点领域,电力系统的清洁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我们认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储能为代表的柔性调频资源,以新能源车等为代表的用电产业链有望长期向好,维持较高景气度,从而带动相应设备的扩产和销售。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碳流通及碳中和路径

“价格+本地化服务+响应速度”三重优势下,本土品牌有望崛起

工控行业产品国产替代趋势明显。近年来,国内工控厂商的研发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获得了进口替代方面的很多机会。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021年在中国低压变频器、伺服、传感器、小PLC市场中,本土品牌份额均有提升,以伺服市场为例,本土品牌市占率由2016年的27.6%提升至2021年的43.3%。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国内工控行业本土品牌市占率提高

国产品牌VS海外品牌

产品对比:海外品牌产品线更加完备;国产品牌广度提升,整体性能逐步接近海外产品。从产品线角度来看,海外品牌由于积淀更加深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多个综合型工业自动化行业巨头,产品线覆盖面更广一些。而国产品牌近几年发展较快,企业产品线逐步扩张。以汇川技术为例,其产品覆盖了变频、伺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人机交互、传感器、电机、CNC控制器、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线广度逐渐提升。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国产品牌工业自动化产品线布局情况

从性能和价格层面分析,国产价格相对较低,同时性能与海外相接近。以伺服系统为例,国内伺服系统与海外差距缩小,价格相对较低。伺服的性能主要观察四个指标,编码器精度、电机过载能力、最高转速以及速度频率响应的能力。对比国内外伺服性能可以看出,松下综合表现较好。国内厂商方面,汇川优势明显,各项指标与安川接近,不过价格上国产更具优势。总体来看,国产伺服在中低功率上,基本与海外处于同一水平线,产品性能接近海外水平。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国产与海外伺服性能与价格对比

服务对比:国内响应速度和定制化更好,交付较为及时供应链短缺情况下,海外厂商多次涨价。2021年以来,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提升明显,但自动化厂商却饱受原材料涨价、上游芯片供应影响,面对成本变高、订单众多、供货周期变长等压力,2021年以来多家企业涨价,以2022年为例,海外头部自动化企业多次涨价,单次涨价幅度较高,国产品牌性价比提升。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2022年以来主要工业自动化厂商涨价情况

MCU等交期拉长。参考芯八哥数据,从工控类MCU市场来看,在正常情况下的交期基本在14-20周左右,供货周期自2020Q2开始逐渐拉长,2021Q4开始,头部大厂中德仪、瑞萨、NXP、ST、英飞凌交期均进一步拉长,到2022Q1部分工控类产品最长交期超过52周。同时部分海外自动化大厂拉长交付周期,以西门子为例,2021年末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交付。在海外元器件交期拉长的情况下,国内品牌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替代进度有望进一步加速。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2022Q1、Q2主要工控/通用MCU交期和价格变化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西门子部分产品交付周期变化

相比海外品牌,国产企业响应速度和定制化能力成优势。国产品牌具有较强的响应的能力

和定制化能力,相比海外企业有以下四大优势:

1)紧跟碳中和、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重点攻略新能源锂电、光伏等行业。

2)营销模式上,本土公司营销理念更为贴合市场需要。

3)供应链方面,本土公司应对更加灵活。

4)本土公司产品研发紧跟市场需求,产品迭代速度快,效果好。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