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作者/李弯弯。
2021年随着元宇宙的爆发,虚拟数字人赛道开始火热。从跨年春晚到品牌广告,从主播支持到直播带货,虚拟数字人随处可见。
虚拟数字人,是存在于数字世界的“人”,通过动作捕捉、三维建模、语音合成等技术高度还原真实人类,再借助AR/MR/VR等终端呈现出来的立体“人”。
虚拟数字人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将虚拟人物引入到现实世界中,虚拟数字人步入萌芽阶段。这个时期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技术以手工绘制为主,应用极为有限。
到21世纪初,传统手绘逐渐被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绘图)、动作捕捉等技术取代,虚拟数字人步入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虚拟数字人开始达到实用水平。主要出现在影视娱乐行业,如数字替身、虚拟偶像等。
近五年,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虚拟数字人制作过程得到有效简化、各方面性能获得飞跃式提升,开始从外观的数字化逐渐深入到行为的交互化、思想的智能化。
以虚拟主播、虚拟员工等为代表的数字人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并以多元的姿态在影视、游戏、传媒、文旅、金融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虚拟数字人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初级阶段。该时期人工智能成为虚拟数字人不可分割的工具。
具体来看,2018年,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的“AI合成主播”,可在用户输入新闻文本后,在屏幕展现虚拟数字人形象并进行新闻播报,且唇形动作能与播报声音实时同步。
2019年,浦发银行和百度共同发布的数字员工“小浦”,也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虚拟数字人,可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面对面”的银行业务服务。
2021年10月31日,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在这个短短2分钟的视频中,融合了悬疑+美妆+剧情+后期特效技术,涨粉上百万。2022年7月12日,基于语音合成软件VOCALOID系列制作的女性虚拟歌手、虚拟偶像洛天依诞生。
柳夜熙、洛天依的诞生将虚拟数字人推向高潮。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调研数据,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虚拟人的应用及变现
按商业模式分类,虚拟人可分为服务型数字人与身份型数字人。服务型数字人更多面向to B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AI来为企业赋能,经济效益不在于直接创造增量收入,而是降低人力成本。
比如,百度打造的首个可交互虚拟偶像度晓晓,她聚合了百度在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多项技术上的能力,甚至能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拿下高分,创作的画作还能参加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展。
百度创造的虚拟人已经多达二十余位,在实际应用当中,他们不仅极大的帮助了很多真人的工作,甚至已经可以替代其中一部分岗位。比如智能理财、智能文档审核、数字客服、AI培训导师等,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出极大的价值。
再比如,由万科集团打造的虚拟人“崔筱盼”,在解放人力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入职10个月,经崔筱盼提醒的单据处理响应程度是传统IT系统提示的7倍,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还有直播,此前“虚拟主播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登上微博热搜,与真人相比,虚拟人成本更低、且能做到7×24小时不间断直播,被各路品牌、MCN机构青睐。网易伏羲产品经理阁语对此表示,虚拟主播可以用来填补真人主播没有办法出镜的空白时间,在同一个时段,虚拟人直播带货的流水能够达到真人带货流水的30%。
身份型虚拟人更多面向的是to C市场,主要集中在动漫、游戏、影视娱乐领域,变现模式以打造虚拟偶像或虚拟IP为主,先扩大C端的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进行变现。
比如,AYAYI在小红书亮相1个月后,就相继与娇兰、保时捷等国际大牌达成了合作,2021年9月成为阿里巴巴的首个数字人员工,担任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还有虚拟艺人翎Ling与Keep合作、希加加代言麦当劳等案例。
据了解,乐华娱乐的泛娱乐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211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790万元,主要原因便是虚拟艺人组合A—SOUL的商业发展产生的收益,安信证券预计,A-SOUL贡献了约1700万的增量收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身份型的虚拟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粉丝经济,类似于真人明星,通过品牌推广、代言、参演节目、直播打赏、发布音乐专辑、售卖周边等方式进行变现,特点是能够带来较高的收入增量。
小结
整体而言,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迎来了制作的简化及性能的飞跃,并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实现应用。为企业降本增效,作为虚拟偶像与品牌合作,实现商业变现。虚拟数字人未来市场前景可观,对于企业来说,接下来思考如何获得市场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