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联网iitime”,作者/王禹蓉。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转眼间一年已过,乘着“东数西算”的东风,中国电信围绕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聚焦八大枢纽节点,针对数据中心、算力和通信网络进行全面规划,一张算力“大网”正全面铺开。
值此“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一周年之际,通信世界全媒体特别策划“算力大咖谈”,邀请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陈运清以大局观把握“东数西算”落地进展,探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01
“云网融合”成就中国电信差异化优势
中国电信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在业内率先提出“云网融合”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网”的传统优势,依托“云”的演进方向,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算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绿色等多种要素,加快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布局。
“算力是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之一,而算法、存储和数据是同等重要的核心要素,只有算力、算法、存储和数据的联动才能产生真正的应用价值。”陈运清告诉记者,“能够全面涵盖算力、算法、存储、数据以及网络的全要素资源就是‘云网融合’,也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
近年来,中国电信通过筑牢以全光网和端到端IPv6为基础的“网络底座”,全方位覆盖多层次数据中心,为“东数西算”提供广覆盖、低时延、大带宽的连接能力;通过推动“云、网、IT”一体化,打破云网边界,实现“网络资源按云所需、网络调度随云而动、云网一体化部署”,将传统网络架构转向围绕数据中心的扁平化部署,以顺应东西向流量日趋增大的发展趋势,持续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加速落地。
02
统筹算力、运力和存力仍需“求解”
“从工程实践的角度看,‘东数西算’不是简单地将服务器从东部搬到西部。”陈运清表示,随着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未来算力资源的布局将更加分散,东部主要聚焦实时业务,西部则以非实时业务为主。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信不仅需要解决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联问题,还在“如何统筹算力、运力和存力,优化资源调度”方面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陈运清还从技术演进方向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下的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量级层面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的智联汽车和元宇宙领域应用也将带来多层级算力的跃升需求,这大大超越了传统芯片技术演进的摩尔定律。与此同时,受实际应用场景的影响,芯片算力和实际上架服务器的利用率还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在未来的持续实践中,如何突破多种异构芯片算力的瓶颈,如何提升现有数据中心算力的利用率,将是‘东数西算’工程面临的持久挑战。”陈运清总结道。
03
多措并举,抢占算力领域制高点
“东数西算”不仅有助于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产业的“大动脉”,还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对于如何帮助未来算力行业提前布局,陈运清给出了3点建议。
一是以产业链为抓手,保障算力多元供给。当前我国数据中心算力占算力总体规模的90%以上,超算中心、智算中心资源占比较小,尚不能支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需求,应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加速具有多层次协同、多元化供给特征的算力服务体系建设,有序引导重点区域算力布局。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算力领域制高点。加强算力路由、算力编排、算力交易等相关技术研究,制定标准明确多方、多级、多样的算力统一度量和标识体系,积极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自主掌控能力。
三是以产业转型为契机,推动算力绿色普惠发展。面向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持续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增强算力调度、算法供给及个性化开发等能力,真正实现算力像自来水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深化算力赋能效应。
未来,中国电信将多措并举推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东数西算”工程提出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加强西部算力占比,提升整体算力集约化水平,争取到“十四五”末期八大枢纽节点数据中心规模占比达到85%。依托“一二干融合”的ROADM全光网,为“东数西算”提供最优时延,形成以DC为中心的多层次时延圈,全面支持“东数西算”的时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