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盘点

本文总结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代表性成果。

本文来自中自网。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叠加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的亟需新一代的变革,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全新工业生态,逐渐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破万亿元,呈稳健增长态势。2021年,平台、网络、数据、安全四大直接产业增加值总规模达到1.17万亿元,名义增速为16.07%。同时,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预计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4.45万亿元,占GDP比重预计将上升至3.64%。

1.jpg

跨过“万亿”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综合集成,并在工业制造各环节深度融合,一直缺位的行业标准在今年有了大范围的进步,以平台牵引更多企业,以园区拉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富裕”拔地而起。可以预见,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非标准金字塔将呈现多层次健康流动的态势。

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多项标准发布

标准规范的缺失一直是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建设需要攻克的难关之一,标准的制定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而言,都能为后续的统一协调和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形成标准化格局,将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今年可以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的大年:

5月28日凌晨,IEC官网公布,由卡奥斯COSMOPlat联合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IEC PAS 63441《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Industrial Internet System for Industral Automation Applications》通过IEC/TC65(工业测控和自动化)投票,预计在2022年年底正式发布。

202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国家标准,这是全国工业互联网网络领域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该标准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和升级改造,规范了工业互联网工厂内、工厂外网络架构的目标架构和功能要求,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网络实施框架和安全要求,有助于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

当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还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指南第1部分:总则》两项标准,这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发布的首批国家标准,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工信部还批准发布了行业标准YD/T 4134-2022《工业互联网时间敏感网络需求及场景》。该标准是国内首个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标准,标志着我国TSN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尚处早期阶段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33家,总市值超过4万亿;上半年新增24家上市企业,首发累计融资规模接近350亿元。

投融资方面,在今年整体创投景气水平不如预期的大趋势下,工业互联网投资市场开始进入冷静期。根据IT桔子数据库,截止10月11日,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2022年发生融资事件50起,融资金额为76.41亿元。相较于该产业投融资大年的2021年,融资频次和融资规模均有下降。

IDC咨询发布的《2022年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6.3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6.1亿美元,2021-2025年复合平均增长率29.6%。

整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公司融资轮次在C轮以后的寥寥无几,可以说融资尚处早期阶段,投资方正待更具说服力的回报性数据佐证产业潜力。从融资青睐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和工业软件依旧是今年霸榜的前三位。

我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达28家

今年5月,工信部公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航天云网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东方国信Cloudiip工业互联网平台等28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

2022年“双跨”平台除了在赋能行业、园区、中小企业,以及“双链”“双碳”支撑能力、支撑经济或行业运行分析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区域平衡和特定行业也得到了一定延展。此次公布的名单,不仅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传递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纵深发展的政策导向

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全面部署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5个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2个灾备节点先后建成上线,“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2000亿个,日解析量1.2亿次,服务企业超20万家,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8个重点行业,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MA”国际标识代码正式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MA”标识体系是ISO/IEC 15459对象唯一标识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具有全球顶级节点管理权和代码资源分配权的国际标准对象标识体系。“MA”标识支持国内外主流标识体系和企业个性化编码需求,支持一维条码、二维码、RFID、NFC、芯片等多种标识载体。基于MA的码标一经注册,在全球范围内即可被认可,能为人、事、物、数据等各类对象分配全球唯一的身份标识。

“5G+工业互联网”驶入快车道

作为数字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也成为整个产业界聚焦的方向。

近几年,“5G+工业互联网”在顶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应用、产业生态等方面发展较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体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政策频发,大力度扶持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5G专网、工业大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节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逐步搭建,赋能数字经济的底座初步形成。典型场景和行业应用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深入,逐步从生产的外围辅助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渗透。

近日,中国信通院印发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报告》显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已在采矿、装备、电力等十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占比超一半。报告认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任务已高质量完成。

“AI+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产业智能化的新范式

“AI+工业互联网”是指在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以大量数据采集为算料基础、以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面向工业场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工业企业更好地实现数据价值和效能提升,尤其是能在更大范围内精准、高效配置生产与服务资源,提升各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AI+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以大量数据采集为算料基础,以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通过建立人工智能模型解决特定的诊断、预测等问题。第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为企业提供生产控制优化、供应链优化、物流调度优化、市场销售预测等方面的决策辅助支撑。

随着众多应用场景的深化普及并获得业界认可,“AI+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产业智能化的新范式,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美好蓝图增添了一抹亮色。目前,AI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以AI产品质检、设备预测性维护、安全生产等单点应用居多。

“工业互联网+园区”、“工业互联网+城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022年9月,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重磅发布了“全国城区、园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并公布了2021年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园区名单。

城区与园区作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极与助推器,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区和工业园区是各类企业的基础载体,具有产业集聚度高,企业关联性强,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突出特点,是工业互联网走深向实、落地赋能的主战场。

此次公布的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城区依次为:苏州吴江区、佛山南海区、南京江北新区、广州天河区、杭州临平区、青岛崂山区、苏州虎丘区、深圳龙岗区、苏州吴中区、青岛黄岛区、南京江宁区、广州黄埔区、深圳宝安区、南京栖霞区、杭州萧山区、广州白云区、宁波鄞州区、青岛即墨区、青岛市南区、无锡梁溪区。

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园区依次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写在最后

本文总结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代表性成果。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加速成熟和应用推广下,工业互联网与新技术以及各行业的融合将持续加深:多项标准加速完善,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新发展模式、更多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