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作者/谷月。
业内对手机形态的探索从未停止,三星、华为、小米、联想、OPPO等都已经发布了折叠屏产品,而近日的消息表明,卷曲屏智能手机量产商用的步伐正在加快,同时,技术“段位”更高的伸缩屏正日渐成熟,其在手机上的应用也值得期待。
卷曲屏手机量产不再遥远
9月3日,三星电子MIX事业部战略产品开发组组长、三星副社长崔元俊在IFA2022(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表示,三星正在积极研发卷曲屏、伸缩屏等新概念手机,并将在“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推出产品。
卷曲屏从根本上解决了折叠屏手机的天生缺陷——折痕问题。它将柔性OLED屏精妙地卷起来,同时带来了无折痕的视觉效果。不少卷曲屏手机原型已经亮相过,比如OPPO X 2021、TCL Fold'n Roll等。
面板制造商开发的卷曲屏设备早已曝光。2021年5月,三星显示就曾展示了一款可滑动的显示设备。2021年12月,三星通过专利展示了一款可以向上或向右拉出屏幕的卷曲屏手机。日前,维信诺推出了业界首款柔性AMOLED口袋卷曲投幕,所搭载的则是12.3英寸的柔性AMOLED屏幕。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三星、LGD、维信诺、京东方、TCL、OPPO等供应链和手机厂商都在推进卷曲屏,预计距离卷曲手机量产商用不会太远。
此前,三星还提交了各种商标申请,其中三星Galaxy Z Slide和Galaxy Z Roll可能成为其卷曲手机的名称。今年3月的一份三星专利显示,其正在研究开发具有透明屏幕部分的拉出式手机的可能性。该专利描述了一款屏幕宽度可扩展,且系统界面会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整的三星智能手机。柔性显示屏从设备右侧延伸到背面,在最紧凑的状态下,其可以作为一款具有前后双显示的手机使用。
柔性屏的终极形态是伸缩?
与早已商用的可弯曲、可折叠,甚至可卷曲等柔性显示屏相比,业内人认为,伸缩屏幕的应用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
LGD曾在2020年指出,公司将致力于开发“可伸缩”屏幕,目标是在2024年之前,生产出一种可延长20%的拉伸显示屏。根据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研究,面板基底拉伸率最大可以达到30%。
这意味着,伸缩屏的形变空间很大,由此带来的产品和应用场景等想象空间也会很大。
其一,伸缩屏可以用于弯折度较大,或者显示部分不太平整的地方。如,为了兼顾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汽车内部更多采用弧形和曲面的设计,大多显示屏没有办法达到完全贴合的状态,伸缩显示屏则有望成为智慧座舱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前景广阔。
其二,伸缩屏能够让智能设备和可穿戴产品变得更有趣。如,手机和电视等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大小和形状等。甚至,未来还有可能出现能够发光显示的柔性科幻饰品和衣服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指出,可穿戴显示未来将成为柔性显示新的应用场景,其与现有的衣物、饰品融合,甚至直接贴附于皮肤上,可能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提供新的社交模式。
欧阳钟灿十分看好伸缩屏,他指出,伸缩屏将成为柔性显示屏的终极形态。
维信诺创新研究院院长李俊峰也曾表示,可拉伸将是下一代柔性显示的主流形态。未来行业将朝着“全柔显示”发展,即屏幕可沿任意轴向折叠或拉伸。
伸缩屏手机量产为时尚早
《中国电子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三星外,包括苹果、LG等在内的国外企业已经申请多项拉伸显示的专利,国内企业京东方、TCL科技、华为、OPPO等都在积极立项研究拉伸显示。
欧阳钟灿从新技术布局角度分析说,在高端柔性显示方面,国内厂商的技术布局积极全面,国内厂商与国外头部厂商基本处于同一梯队。
不过,对于伸缩屏手机何时真正实现量产上市,业内普遍认为,为时尚早。
欧阳钟灿指出,普通的柔性显示为单一方向弯曲特性,而伸缩显示为任意方向可变形,相当于从一维变形升级为二维甚至三维变形,一定程度上满足真三维显示的需求,但同时对材料、面板结构设计、工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暾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从生产角度来看,伸缩屏目前还远远达不到量产要求。首先,OLED显示屏的制作过程本身已经十分困难,如果再将其做成伸缩显示屏,需要将其划分为数个平方厘米甚至平方毫米的“像素岛”,工作量和困难程度很大。其次,OLED器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封装,为达到阻水阻氧的效果,对封装技术要求非常高。而如果要实现屏幕的伸缩,则需要将每个“像素岛”独立封装,工作量和困难程度更大。
另一方面,从应用角度来看,伸缩产品更是挑战重重。刘暾指出,第一,屏拉伸次数如果超过一定限度,有可能出现器件老化问题,导致亮度下降、产生黑点与暗线等损伤;第二,由于显示区域做成岛状结构,相当于增加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辨率;第三,拉伸显示产品的落地还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密切配合,全生态都要“柔”起来。例如,柔性电池、OTFT驱动等新材料的导入和开发,对于拉伸显示的进化至关重要。
“拉伸性能越好,对于整体器件的优化需求就越大,制造难度也越大,包括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都要反复验证,不可能一蹴而就。”刘暾强调。
胡春明也指出,屏幕从不能拉伸到能拉伸,已经实现从“0”到“1”的突破,而伸缩手机产品要做到更贴近消费者,更要注重显示效果是否清晰,而拉伸后势必会降低像素密度,从而影响显示效果。如何平衡两者,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