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子征求意见稿:2025年我国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

《指导意见》从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度重视产业安全规范和有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六方面给出具体措施。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作者/诸玲珍。

为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全面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指导意见》从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发展和创新应用、高度重视产业安全规范和有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六方面给出具体措施。

针对提升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供给能力,《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加大对关键技术装备、原辅料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安全便捷的户用智能光伏系统,鼓励发展光伏充电宝、穿戴装备、交通工具等移动能源产品。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推广智能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先进集成及制造技术、性能测试和评估技术。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替代材料的开发应用。

在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方面,《指导意见》指出,面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开展多元化“智能光伏+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国家级智能光伏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提供光储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培育形成一批能源电子产业集群,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功率半导体器件等面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力传输、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推广。提高长寿命、高效率的LED技术水平,推动新型半导体照明产品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发展绿色照明、健康照明。采用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面向“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提升能源保障供给能力,建立分布式光伏集群配套储能系统,促进数据中心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

《指导意见》还提出,加强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适应新能源需求的电力电子、柔性电子、传感物联、智慧能源信息系统及有关的先进计算、工业软件、传输通信、工业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及产品。研究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先进工艺,支持特高压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电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突破全环境仿真平台、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人工智能等技术。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